书柜里多了很多的新书,刚巧拿了这本《黑木头》,猛然间想起,这本书应该是当初买来准备给上二年级的姑娘读的,谁知她一直都不喜欢这样的文字书,似乎是读起来压力大。今儿,趁着有空,我来认真阅读以下,随便了解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读?陪孩子阅读和给孩子买书,看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01.推荐者是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
在社群里,看到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写的推荐理由,内心非常感动,想着这么好的教育素材,一定得让我家姑娘也来学习。好吧,作为一名休产假的宝妈也好,还是工作中的职场妈妈也罢,但凡看到有利于孩子学习的书单,估计都会毫不手软地下单,似乎买到了就是孩子学到了一样的兴奋。
现实总是很打脸,买书一堆堆,看书一丢丢,还得逼着、哄着、骗着、夸着、陪着,孩子才愿意抽出那么一点点的宝贵时间来翻翻书。我们家的阅读情况是这样的,虽说孩子配合的很好,其实我也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她对于我给她提供的一些书籍并不是特别喜欢,估计是迫于威力,敢怒不敢言。所以说,放松和宽容的阅读环境、喜欢的书,才是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的第一步。
回到正题,《黑木头》这部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估计孩子看一遍差不多能复述出来。这只是我的猜想,待后面看看真实的阅读结果再来反馈。推荐者是女儿非常崇拜的一位小姐姐,我想孩子后期有空还是会停下来看,实在不行,我就来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她来看看,总之,只有她阅读,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02.我读到的主题“真诚、善良、睿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本书的主题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每位读者都会根据自我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解读出各自不同的主题。每本书的价值在于能从书中找到不同的自己,或者是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童童对小动物的那份爱心,那是来自对某一事物的热爱才能持续去做的一件事,例如,给黑木头送食物,一旦坚持了就是一年多。不喜欢做的事我们才需要常常算着时间,而热爱的是在意的不仅仅是时间,反倒是专注和享受。
更加欣赏童童妈妈的那份宽容和爱屋及乌的性格,或许是她本身的爱影响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亦或许是孩子的善良唤醒了沉睡在妈妈心底的那份宽容,这样相互影响的磁场需要有耐心、爱心的人来一起创造。当时在阅读时,我想,假如是我,我或许会陪着孩子一起来给黑木头送送饭,一起来陪着孩子看看它,可我心里清楚,我是绝对做不好抱着黑木头去往宠物医院,更不会愿意花钱治疗。我会为他们的行为感到自豪,更为看到了自己的不够感到庆幸。孩子在一生的成长中,不仅仅是学会与人的和平相处,更需要拥有的是爱心,慈悲心、怜悯心和关心。万事万物都可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态度。
惊喜总是层出不穷,难得出场的爸爸是睿智的,他好似这个家庭的润滑剂,在有家庭意见不统一时,善用他的智慧来化解尴尬,来缓和和升级家庭的和睦关系。看来,会讲故事的爸爸真的不简单,脑袋里的小小故事却总蕴藏着人生中的大大道理,孩子可以透过有趣的故事来引发思考,进而形成自我的观点,这或许就是家庭成长的最大收获。
外冷内热、嘴硬心软的外婆,让我们不得不想到自己的长辈,他们总是担心着我们的生活,即使自己过的很委屈,也从来对我们是报喜不报忧。在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收到了来自童童的每一天电话问候,像是花园里的小花在一朵朵绽放,美丽的景致让外婆也开始慢慢接受黑木头,打听黑木头的事。
一个个的小故事,好像糖葫芦的山楂,黑木头就是裹在外面的那层糖浆,串起来就是甜。生活中的酸酸甜甜就是这样不停转化着。能在味觉、嗅觉等感觉敏锐的童年就尽情吸收,多姿多味的生活才是最真实有趣的。
03.亲子共读的导读单
1、看封面和封底,问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猜猜猜。
2.联系生活,了解孩子对动物的态度?喜欢还是厌恶?为什么?你觉得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3.把目录里的标题做成小纸条,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读那一章节?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4.你能和妈妈讨论一下:黑木头究竟是什么吗?作者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能坚持做到吗?
对于导读单的设计还是不够成熟,重点在于共行动来验证这个方法,孩子喜欢不喜欢。阅读的本质是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脱离自我思维的舒适区,进而可以达到她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一点小挑战,又有大人的陪同,相信会有好的结果。当然,降低期待才能超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