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最终成为手机的奴隶时,这位主子到底对我们做了什么,让我们对他如此忠诚。我们献上了膝盖、注意力、金钱,甚至献上了亲密、爱与责任,献上了清醒与理智,献上了理想和未来,献上了作为自由个体的独立思考。
我们浑然不觉,心甘情愿臣服于他。只是偶尔脑子里会冒出一些还能燃起一丝热血的想法,然后激动地掏出了手机,几个小时过去了,热血已经凉的差不多了。或是半夜醒来觉得内心空虚得很,可是你翻个身,很自然地在黑暗中摸出手机,亮光刺进眼睛,你却觉得这亮度刚刚好,于是,你忘了空虚。有时候你也会自责,觉得自己是废材一个,想要逃脱这主子的控制,可是挣扎不久又被打回原形,重新顺从了他。
拿起一部手机,被这小小身体里蕴藏的巨大的世界所震撼,链接世界各地的人,花样百出的玩法,让人无法自拔的游戏,永远抓住眼球的的消息推送,被精心设计的各类app,让我们成为巴甫洛夫的狗,完全不经思考地被手机控制,做出习以为常的行为,并毫无察觉。有事可做之时,做到一半就拿起手机刷一刷,无事可做时更是刷个不停。
手机帮我们赶走了疲惫和困意,让我们成为了夜猫子;各类社交app让我们广交朋友,却让我们离身边的人越来越远,我们习惯与手机”交流“;手机为我们创造即时的满足感,让我们无法静不下心去做那些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各类信息让我们产生以为自己见多识广的错觉,从此没耐心看完一整本书;满口的段子和流行词汇,层出不穷刷新底线的搞笑视频让我们以为这就是有趣;游戏团队精心设计的让人上瘾的游戏,让我们心甘情愿深陷其中,却错失了亲近自然,闻花香听鸟鸣,和同伴奔跑的时光。
也许我们一开始使用手机的初衷是好的。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去了解世界,打破信息壁垒,去学习更多知识。可是每天在家里抱着手机不和家人交流的是你,朋友聚会上盯着手机的也是你,刷着垃圾信息根本停不下来的也依然是你。
人有时候实在太高估自己,总以为自己还挺自律,初心也不错,再怎么也不会沦落成被手机控制的地步吧。结果如何?
我实在是讨厌手机的,尽管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还送了我男朋友,但是相比它带给我的好处,它带给我的负面影响才真的让我深恶痛绝。也许你会想,手机是给你带来了多大的痛苦,才让你这般恨它,不过更搞笑的是,我如今依然离不开它。
不知道为什么,我仿佛从小都对手机没有抵抗力。小时候家里的诺基亚手机,类似今天的老人机,除了发信息和打电话,并没有什么有趣的功能,只是有一个贪吃蛇的游戏。寒假时,父母回家就会带回来,我能一动不动玩大半天的贪吃蛇,尽管那时候的我觉得这个游戏无聊极了。
后来高中时,我有了自己的手机,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跟生活中认识却不太交流的朋友聊天,有的聊着聊着就成了男朋友,有的聊着聊着就不见了。我却对这种链接感上瘾,尽管在生活中我不缺朋友,但是那种文字敲打出来的深入交流和青春期的暧昧,让我实在离不开QQ。生活中无法深入探讨的话题,无法言说的喜欢,隔着屏幕,我感觉安全又心动。
最严重的时候是想把整天整夜的时间都留给屏幕对面那个让我心动的人。我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发消息,可以保持同一个姿势坐在那里发一整天的消息,我可以在高中课堂时偷偷拿出手机聊天。在手机被没收后,班主任依然惊叹我手机按键打字速度之快。
但我很清醒,尽管已经病入膏肓,我却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说,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沉迷于手机则一定会让我过上我讨厌的生活,所以我对自己够狠,关键时刻可以直接断了手机来源,也不再痴迷于网上聊天,不得不用手机的时候,就直接把手机卡拔下来。
然而,太多太多小孩子,从家长给他们一部手机后便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那样一个年纪,不会去思考太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一部手机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不清楚。。。
直到我的学生跟我说他理想中的生活是,每天玩手机时,直到他能带着手机躲在厕所一个多小时时。我感到一阵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