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之古驿情怀

王邦盈

在黄河南岸边,有个古老的村庄,周朝设立驿站时它就存在了。这就是我热恋的家乡---河南省灵宝市东古驿村。据《左传》载:"春秋时,晋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68年)使詹嘉守桃林塞,控秦不得出。″老子在函谷关写完《道德经》西渡时,就是在周(楚)昭王25年(公元前491年)从东古驿村通过的。因为西有西古驿村,所以村名就叫东古驿村了。除了古驿岭,原村位于岭门北之下,1959年三门峡大坝蓄洪拦水而整体搬迁至岭门上。

古时的东古驿既是东西官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有军事上烽火传递信息的作用。从这里往东经稠桑驿、西寨,片刻间可将信息传递至扼守崤函古道的函谷关。函谷关往西的信息又从西寨、稠桑驿传递至东古驿。现村东五里墩有烽火台遗址,四面平坦,台高目前还有三米,周长8米,夯土所筑。南面为隋唐官路。

东古驿岭600多年树龄的灵枣树

一位诗人朋友赞颂东古驿:古驿的风/从远古吹来/一代传一代/让民族豪迈//古驿的河/流淌着母亲的热血/一年又一年/使激情澎湃//古驿的地/流光溢彩/是一本无字天书//古驿的人/唱着黄河号子/乘风破浪/把人间大爱传播//

以一组与东古驿村有密切记忆的文章,献给生我养我培养我成长的不老的古驿!

康熙路

讲述人:王邦盈

《灵宝县志》六五六页,卷十巜古迹》篇载:"康熙路:清康熙(1)四十二年(2)十一月二十日,圣祖(3)西巡(4)回銮至灵宝西三十里铺,忽白兔起田间。圣祖挽强跃马(5),应弦而得(6)。遂由东古驿岭过沙河出函谷关。土人(7)呼其路为龙路。″

注释:(1)康熙:指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

(2)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3)圣祖:康熙的庙号。

(4)西巡:指康熙帝"次洪桐,遣官祭女娲陵,遣官祭西岳,驻西安,阅驻防官兵较射。″

(5)挽强跃马:强读Jⅰαng,即缰绳。意为"紧握缰绳,跃马飞奔。″

(6)应弦而得: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得到(白免)。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7)遂由东古驿岭过沙河出函谷关:指康熙帝从明清古道三十里铺追撵白兔,经过杨家湾、西吕店、大字营老北地、西北营、西古驿村南,应弦而得后,从东古驿岭下来走黄河滩周秦古道过沙河到稠桑驿,由西寨村出函谷关返京。

(8)土人:指灵宝本地人。

梳妆王

讲述人:何景梅

东古驿村何濬、何钧家族的兴衰史


讲述人:王邦盈

明代灵宝县有焦、彭、许、何四大家族,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分别居住在李曲、下坡头、梁村、东古驿。

东古驿村何氏家族先世为山西曲沃桓叔之后,周朝时受封于韩,因国赐姓韩。后被秦所并,易姓为何。晋之何曾,唐之何藩,宋之何颉,皆为其先祖。但家谱無可考传。宋时居住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至靖康年间(1126年)始迁灵宝,至今已将近九百年。

迁陟灵宝后,何濬、何钧父子开创了何氏家族的兴盛时期。

何濬的曾祖让。祖父钦,《灵宝县志》卷七566页《乡饮》篇载:“何钦,侍郎钧曾祖,举贤良方正(意为被荐举的贤良方正),历饶州、保定二府经历(经历:明代负责公文往来的官名)。"父亲茂。

何濬,字秉哲,生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自幼雍容凝重,器宇不凡,发愤攻读,争取功名。但乡试中举连续考试落榜,何濬矢志不渝、屡败屡考,直到五十岁时在景泰癸酉(1453年)才考中举人。其时被任命为广西象州知州。象州离京师距离四千多里,好多人都害怕不敢去,但何濬毅然赴任。到任后根据象州人从来不知道学习的情况,何濬选择聪明可教的人,亲自授课。为其正句读,释疑义。不多年,就有及第登科的人。

其时有个叫黄甫荣的人,聚众逃往山中为寇,官军从来都未能捕获。何濬以计诱其出山见他,黄甫荣到后,何濬以理喻之,示以恩信。黄甫荣遂率其众投降。天顺丁丑(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何濬入京庆贺。象州边远地区道路不通,黄甫荣率众护送出境,泣泪告别。

到京后,因在象州政绩显著,遂改任赵州知州。赵州为京畿之地,各种赋役繁多,百姓苦不堪言,但官府还多次侵夺民田。何濬即具疏朝廷,全部得到免除。

赵州城南沙河决堤,冲坏民田,治之未能成功。何濬亲往视察,目测其水仅及肩膀。遂命集中当地种田用的车辆在上流横亘决口,用绳系紧首尾,再用土木填充决囗,仅两日堤垣告成。时人呼之为“何公堤"。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年)改元,何濬升任江西南康知府。南康习俗喜欢打官司,何濬严厉地惩治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诉状顿时减少。南康有白鹿洞书院,何濬到任后即筹资修茸之。聘请名师到院授课,四方求学的人甚多。原来南康欠乏科第,后乃彬彬辈出。成化丙戍年(1466年),严重饥荒,何濬捐出自己的俸禄,力劝富民出粟赈灾。又恳请方岳(指其他地方),得周边府郡数万斛以继,民多所全活。

由于何濬政绩突出,成化二年(1466年)闰三月二十五日的制诰(指皇帝颁发的诏令,即圣旨)封赠其"进阶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妻李氏…兹特封为宜人。″

同期另一制诰将其父何茂“赠为奉直大夫,协正庶尹,直隶真定府赵州知州。”何濬母郝氏“赠为宜人。”

成化戊子年(1468年)何濬隐居田园,自号乐耕叟,朝夕课子孙,以书史优游林下十有九年。卒于成化丁未年(1487年)七月二十四日,享年八十有四。

何濬逝世三年后,弘治三年(1490年)十二月初一,由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国史总裁刘健为其撰写的墓表勒石而立。

何濬逝世十二年后,由于其子何钧官拜四品,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二十二日的制诰加授何濬为“中议大夫,赞治尹,职如故。”其妻李氏“兹特赠为恭人。"至此,何濬的人生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何钧,字仲衡,何濬长子。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从小颖敏强记,才识闳通,器资端厚。八岁时,跟随其父在太学学习。成化戊子(1468年)考中河南举人。成化乙未(1475年)通过殿试获得了进士。奉工部令到襄陵王府为其修陵墓。成化戊戍(1478年)授太常寺博士。成化辛丑(1481年)选拔为都察院监察衘史。督责京畿东路盗賊,监督通州仓储。随后外放宁夏检查边防用的物资,防备禁戒,无所松懈,保证了宁夏边防的稳定。又赴四川巡视,考核吏治,审理大案。贵州播州有个叫杨友的人仇其亲弟弟,谋夺其官,诬其叛谋。朝廷命何钧同刑部锦衣卫、巡抚都衘史前往勘查。杨友同党中有善于打官司的人钻法律空子为其辨护,何钧熟悉法律,以理驳斥,使之屈服。杨友才认罪得到释放。

监督乡试时,何钧任期已满,由新任代替。遂回乡探望父母。回家后正值父亲何濬病重,不久逝世,何钧开始守孝,含殓如礼。朝廷复召赴京。而后又襄母亲李淑人之丧。雨下不停,何钧面向苍天号啕大哭。及下葬时,天突然晴了,随后又下大雨。人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守丧期滿除服,何钧改任山东道监察衘史,勘查诸司文卷。阴险、虚伪、狡诈之吏吓得都不敢睡觉。何钧声名渐起。又升为大理寺左寺丞、右寺丞。京东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的人被官军诱杀,狱连数千人,久不能决。何钧亲自勘查此事,不为势屈,终使结案。

不久升大理寺右少卿,巡视陕西边防事宜。当时大狱有几十人应当行刑,有人不服上诉,何钧根据法律维持原判。弘治癸亥(1503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兼提督雁门关诸边关。弘治乙丑(1505年)严重饥荒,太原、平阳饥民多逃往外地。何钧召集有资产的大户赈贷饥民,全活者众。

宣府镇是明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忽报敌军通过侦察得知官军出外支援别处,便乘机进入宣府边防。何钧命官兵挖了很多深险的陷阱,敌军乃退。随后何钧会见了京仓提督,就接到了回京升任户部右侍郎的制诰。

由于何钧功绩卓著,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制诰封赠何钧"进阶通议大夫…九任户部侍郎欶入乡贤。″“何钧妻封宜人。…兹特加封为淑人,益勤内助,用副嘉命。"

同期另一制诰加赠何钧祖父何茂“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衘史…″为何钧祖母郝氏"加赠为淑人,庶以灵之有知,服休光于不替。″

这时何钧患有足疾,多次奏章辞职。朝廷悯其诚恳,特许退休还家。正德辛未(1511年)逝世,享寿七十有六。朝廷敕葬,墓在灵宝老城北枣园。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史李东阳为其撰写神道碑,勒石而立。

由于何濬、何钧父子贡献巨大,朝廷为他们父子四代人立有七座碑坊以示褒奖。《灵宝县志》附录首卷734页[坊第]篇记载如下:乡贡坊、都宪坊俱为何濬立。世科坊为勅封都衔史何濬、户部侍郎何钧(濬长子)、刑部员外郎何钺(濬四子)、临洮府同知何继武(钧之孙)立。世科坊为乡进士何濬、赐进士何钧、乡进士何铣(濬三子)、赐进士何钺、乡进士何延吉(钧三子)立。进士坊、豸绣坊、都宪坊俱为何钧立。进士坊为员外郎何钺立。其后代共有二十三人登科及第,担任县级以上的官员。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其辉煌才落下帷幕。

注释:乡贡坊:为乡贡立的牌坊。

乡贡:指不在学馆或正规学校上学的私学学生,先经州县考试,合格之后称之为举人,再由州县推荐选送到尚书省应试。

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又名牌楼。

都宪:是明代对都察院、都衘史的别称。

世科:指世世代代有人登科及第。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亦称赐进士。

豸(Zhⅰ)绣: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借指监察、执法官。

东古驿村王氏二世先祖赐功德碑文

讲述人:王邦盈

《灵宝县志》附录次卷736页《忠义孝悌志》篇载:"王赐(1),古驿人,仗义周急(2),正统(3)戊辰年(4),散粟三千石,景泰(5)庚午年(6,散粟一千五十石。皆奉旨(7)奖異(8),县令秦中等勒石记之(9)。

注释:(1)王赐:吾二世先祖,明成祖时(1403年一1425年),始祖安(又名从善)带着二世先祖从山西河津西王村迁来东古驿村。

(2)仗义周急:周急,赈济穷人。仗义周急意为仗义执言,赈济穷人。

(3)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

(4)戊辰年:指公元1448年。

(5)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

(6)庚午年:指1450年。

(7)奉旨:旧时臣下承顺上意称奉旨,即遵从旨意。

(8)奖異:破格的奖励。

(9)勒石记之:勒石,刻字于石碑。记之,将事情的始末刻在石碑上。

另:吾王氏家谱只有景泰庚午年灵宝县令王琸等勒石记之功德碑文,散粟为一千六百石,和县志记载不同,待考证。正统戊辰年县令秦中等勒石记之功德碑文待寻找。





全中国唯一敬瘟神的庙会

------关于东古驿村瘟神庙会的故事

讲述人:王安祥


记东古驿村娘娘庙的前世今生

讲述人:郭寿高


一副对子的传奇故事


讲述人:何景山




可怜碑


讲述人:宋喜元

驰骋篮坛数十年,灵宝城乡威名传

-------记东古驿村农民篮球队

讲述人:王立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919评论 6 50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567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316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9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318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45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2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64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76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92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64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60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70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9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46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19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65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