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舍不得,又做了先生的人物小传,想给你再看看她的点滴。
■ 政.治.系
先生的第一个专业:政.治.系!
考大学时,清华大学刚开始招收女生,不到南方来招生。先生只好就近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
那时,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她只能在权衡之下选择了政.治.系。
大三时,母校校长为她申请到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父母说,如果愿意,可以去。她却只想考清华研究院攻读文学,不愿去国外读政.治。后来她果然考上了。
由于对政治系不感兴趣,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图书馆。
东吴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十分庞大,中外名著应有尽有,馆中众多的原版英文书,满足了她对书的渴求。
这所教会大学原本就十分注重外语,先生在这里阅读了大量原版政法书和文学书,外语水平日益长进。后来,还试着学习翻译,在成为文学翻译家之前,她就翻译过不少英文的政治学论文。
■ 留学“旁听生”
先生在英国的留学身份:旁听生!
先生是自费到牛津大学读文学的,可女子学院名额已满,只能修历史,这显然不合她的心愿。鉴于预算和其他原因,不得已只好安于做一个文学系的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在东吴大学时,想走入文学领域而不得其门。考入清华后,又深感自己欠修许多文学课程,来不及补习。这回,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里,满室满架都是文学经典,坐拥书城,可以从容自在地好好补习。
两年的留学生涯,先生和钱老体验到牛津大学谨严与保守的校风。最使他们得益匪浅的则首推学院的图书馆。
牛津大学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图书馆,藏书远远超过国内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先生在图书馆中占据了一个固定的位置,一有时间,她就会过去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她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做笔记,极为用心。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寥寥无几,环境非常幽静。
他们对坐读书,分享书中的句子和故事,或者比赛看谁学语言更快。志趣相投的他们,让读书多了几分爱情的味道。
那时候,先生还不识愁滋味,她的心里只有钱老和读书两件事,她的日子简单而平和。
两年后,他们同时入学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历史悠久,创办比牛津大学还早一个世纪,学风比牛津宽松自由。
白天除了上课,他们经常结伴出去坐一会儿咖啡馆,注意从社会学习语言和汲取知识,或者一起逛逛旧书肆;晚上一般都回到公寓,不改旧习,发愤读书,青灯黄卷长相伴。
在留学英、法期间,先生在闲暇之时,进行文学创作,散文《阴》是其中的代表作,文质素淡,意蕴久远。
她的文学成就,已然起步,且起点不低。
■ “杨绛的先生钱钟书”
抗战时期的钱钟书:被称为“杨绛的先生”!
二战的阴云,侵略者的铁蹄。他们果断中断学业,匆匆踏上归国的行程。
那是一九三八年的八月间。
当时,钱家和杨家都逃难避居“孤岛”的法租界,居处都很逼仄。先生和圆圆有时挤居钱家,有时挤居在自己的爸爸家。
为糊口,先生做过校长、家庭教师、小学代课老师,兼创作话剧。
而钱老,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湖南的蓝田大学任教。到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全部沦陷,他只好与夫人厮守在上海苦度生活。刚开始没有工作,后来,先生的父亲杨荫杭将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授课让给女婿,使他有了一份工作,这样生活才有些着落。
那个时候,先生在陈麟瑞、李健吾竭力鼓动帮助下步入了剧坛。
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一九四三年春天,正式公演。
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先生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她的《称心如意》和《弄真成假》,是喜剧的双璧,中国话剧库中有数的好作品”。而《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至2014年还在演出。
先生这一时期所写的散文,表达了渴望自由的心境:我往往“魂不守舍”,嫌舍间昏暗逼仄,常悄悄溜出舍外游玩。
一时之间,被称为:杨绛的先生钱钟书!
直到1947年,钱老的《围城》一鸣惊人,他才从“杨绛的先生”变成知名作家。而先生则一直甘当绿叶,成为终身的钱钟书夫人。
■《堂吉柯德》
翻译《堂吉诃德》:先生花了10年时间!
最初有人提议,让先生去找英文版本然后翻译,而对治学严谨的她却说:“任何译本都不能代表原作”。为此,48岁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上班后的空闲时间,她没有中断一日。
1978年的3月,历经坎坷,这部70多万字的小说《堂吉诃德》中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填补了我国西班牙语文学翻译的空白。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了先生“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以此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困顿的岁月里,先生让自己的事业开出了绚烂的锦绣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