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坚持32年写教育日记,他建议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个日记本,将教育琐事记录下来,让其成为教师人生中巨大的财富。可惜,经常在有感触时没有动笔,过后便再也提不起来,白白错过了那些原本让人感动的触摸到心弦的教育教学镜头。
放寒假时,秒了中国教育好老师专栏的9节大咖讲教育写作的课程,想利用寒假好好充充电,写点东西的。然而,直播的时间都让我错过了,昨天到今天,我戴着耳机一边做家务一边听了5节课,更加惭愧,那么多值得书写的镜头,都被我华丽丽地遗落了。
对于我们这些草根教师而言,《人民教育》的副主编赖配根先生说的很在理,那些个艰深的理论性强的论文写作并不适合,教育教学案例更有可读性。每天,在我们的工作中,案例都在发生,江苏的特级教师刘翔告诉我们,不必做太多的理论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学情境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这种捕捉镜头的能力,并非来自写作技能的熟能生巧,而是来自职业的敏感与洞察,来自日复一日的思考与实践。他鼓励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通过表象看到实质,在各种教育教学的镜头中准确选择有价值的写作视角,并用恰当的言说形式记录下来,加上悟出的道理,日积月累,眼光会愈发敏锐。他即便在带高三毕业班最累的时候,也要挤时间每晚记录当天的教育感悟与收获,迄今为止,他已经有九部专著了呢!
我在自己的文件夹里,翻到数篇只写了开头的文章:2015年夏天那篇《盛夏的果实》,写了三百来字,一直没有继续,双流那个眼眸晶亮亮下课追着我问候的小姑娘,今年都该高考了吧;2016年那篇《美丽的意外》,只写了三行半,陈仓区的观摩课上,三两个在我的七年级课堂迟到的学生,居然是下午才需要到的八年级学生,而中途回答问题时我才发现他们手里拿着八年级的语文课本,用点评让他们的到来成为满场嘉许的美丽意外,然而当时所言,已然忘却;2017年那篇《掬一捧春日的酒酿》,也只有第一段,便没了下文;2018年写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不过写了四五行……
它们都是曾经触动我心弦,本可以流淌笔尖成为美好记忆却又终究被遗落的故事。这样的镜头,这样的结局,司空见惯,从最初的惶惶然到现在的熟视无睹,实在是麻木与堕落,尽管在很多人眼里我还算勤奋。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热情是脆弱到无法挽留的东西,一如我们的青春。
好在,我只是懒惰,并不颓废,还有勇气敛藏起失落,捡拾起热情的背囊。记得张爱玲曾经说过: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我可以选择不接受,这是我的自由,但我却不能不努力,时间实在太奢侈,耐心又那样容易被消磨,谁又愿意,在曲终人散时,“举眼风光长寂寞”呢?
那些被遗落的镜头,不好再捡回了;可那些即将入镜的故事,我尚有机会留下,指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田玲写于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