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缘于人民网评论:“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要说‘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恐怕令人苦笑。如果能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何尝不是更深层的教育?当孩子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和小伙伴拉手、去学校上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那么令人期待,‘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从说教变为体会,这样的‘学习’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在多元的成长面前,在对生命的礼赞中,‘分数万能’何其狭隘。”
疫中,语文老师开学的第一课可以这样上:和孩子一起聊聊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自然,聊聊疫情面前,人性里的美善、责任与担当,聊聊人情冷暖,走出困境的力量,聊聊家国天下,聊聊如何不枉此生……
语文老师是有必要将一节关乎生命思考、关乎公民意识、关乎责任担当的开学第一课送给孩子们的。尽管,这些天我们天天都在面对。但终归孩子的认知不那么敏感,也无暇在天天的网课、作业中顾及。他们不能将散碎的信息消化、吸收、思考、并内化为修身之行,写作之源。 相信,我的这一课,会让你的这一课有更多,就像这场肺疫,有很多值得想,值得说……
孩子们,给你这堂课,让你与整个中国,与一个真实的自我,结结实实地拥抱!也希望你从此身边有情,心中有光。
一、敬畏自然,守护生命
中国文化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理念。爱吃野味,成为此次口腹之欲和暴利交织的新冠病毒源头。
其实,不管是可怕的病毒,还是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都比人类有着更漫长的历史和更坚韧的生命。在地球上,人类从来不是唯一的王者,只是生命进化链上渺小的一环。我们不能狂妄自大,否则就会得到生命链条上其他物种的报复与惩罚。
我们古人对自然一直心怀敬畏之心,很多民族都将动物当作自己民族的图腾来敬祭。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孩子们,请记住:“敬畏自然”已成为一门伦理学。在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必须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品格,成为我们民族绝不可遗忘的集体记忆 。
二、珍爱生命 守护亲情
这是今天全国疫情通报。孩子们,前些天西宁也是天天有新增病例,试想,如果这些数据中哪怕只有一个数字是与你或你的亲人,你的好友有关,那么你再读这个数字时,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你若读过“一个武汉女孩的真实日记”,你会不会为这被病毒感染一家人几十天的生命之争而揪心。
孩子们,生命在灾难面前是如此脆弱,一个温暖的家瞬间崩塌。记住,“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父母守护着我们,禁闭着我们,你能理解吗?你要理解!
蜗居的时光,有爱,有书,有网,有家人,有阳光,还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是充实的。我们眼前共同的困难与境遇,也是生命中关于忧伤,困窘,彷徨,坚毅,勇敢的一次体验。
无论何时,把生命照看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尽孝,就是对自己的高度负责,就是对家人的贴心回报。
三、文化反思 传承之责
昨天,我在与朋友微信聊天中,她发了一段网络语言:
“日本捐武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捐湖北:岂日无衣,与子同裳。日本富山捐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舞鹤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韩国捐: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一场救援,让我们看到了日韩是在怎样运用美丽的汉语,努力表达自己的善意。而遍览我们的标语,却只有满屏的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孩子们:在感动之余,相信咱们都会自感惭愧,诗词礼乐,千年传承,优秀的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如今熟知者又有几何?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当下语言的贫乏与粗鄙(如“戴口罩还是戴呼吸机,二选一”),又如何让我们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不要说去引领世界,即便是要维护自身文化,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我们不能说“中国加油”这一直观明了、激励人心的表达不好,但如果你知道有更多种表达,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那才是本事。细思之下,我们是否应该沉心反思文化之美,古汉语之美。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你才会知道自己其实多么的弱小与无知,是那么的需要汲取……
四、直面人性,心怀感恩
灾难面前,人性尽显。有人面对疫情之下医疗用品的短缺,高价回收二手口罩,生产黑心假口罩。借着灾难大发横财。有人唯恐避之不及置身事外,嘴上高喊着“武汉加油!”,但却对湖北人避之不及。
有人穿着防护服和尿不湿与病魔斗争在一线。有人丢下父母、爱人和孩子悄悄报名驰援武汉,有人把蔬菜免费逆行运到役区,有人千里迢迢背回口罩捐献医院……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你会看到正直、坚强、无畏、忠诚和大爱,也会看到恐惧、沮丧、失信和黑心。这就是全部的人性。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论中国》基辛格),而这些“勇敢的人”这样说:“我站出来,不仅为了责任,还因为我们同根。”
所以,孩子们,要谢谢:为生命坚守的交警,为生命争分夺秒的建设者。为生命奔波不停的快递员。为生命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为生命绝不怠慢的工作者,为生命买空他国的华人们,为生命无偿捐献的普通人,为生命不吝逆行的医护人员……
孩子们,也请记住:什么是精致利己,什么是以身许国;什么是推波助澜,什么是力挽狂澜;什么是见利忘义,什么是公而忘私。
五、感动中国,家国担当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的视频,看着看着,我不禁泪目。我相信,孩子们在这个春节,不时的感受着这样的一份份感动…… 这是因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值得我们热爱,更值得我们付出。
一一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一纸命令:封城!一声呐喊:成千上万医生奔赴灾区,一个号召:全员春节不出门!一个动员:数百挖掘机几天建成一所医院!有哪个国家如此重视、急促、全面、全民自觉的做到?国家一声令下,十四亿人,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众志成城。
孩子们,请记住:这就是生我养我护我的国家。作为她的儿女更需用自己的行动让她变得强盛和文明。今天国家为你遮风挡雨,明天你为祖国撑起蓝天!
做“守护者”,就是担使命、保安康。
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
做“识途者”,就是要做到游必有方。
(——教育部致全国大学生的一封信)
孩子们,我的这一点点认知,能不能是抛砖引玉,让你在这场疫情中拉长视线思考:“在这场战“疫”中,我是谁,我在哪?”从而看到更多?想到更多?
比如,“戴口罩”“勤洗手”,虽然是细微之事,但祸患起于忽微。护防自己,提醒家人防护,也是对社会的积极贡献。比如,随时关注疫期时事,用敏感的作品传递爱与勇气。比如,能明白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成为像钟南山那样的人…………
可以足不出户,不可闭目塞听。整个世界,都与你息息相关。你的样子,也可以是“中国”的样子。
[引]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
一一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