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里的一名底层员工,因为在工作期间擅作主张,做了自己份外的事情,而被领导训斥,积极性受到了打击,让他再也不想在工作上搞什么“创新”或是做什么“热心肠”的好事了。当别人再对他提出工作之外的请求的时候,他委屈而且无奈的说道:“我就是个打工的,您别难为我了。”
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作为一名大企业里的底层员工,他应该清楚,大企业更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一名“机器”,而不需要他是一个有想法、有作为的“四好青年”。大企业所需要的所谓的“创新”只是公司内一小部分人的事情,对于剩下的大部分人,大企业要的只是他们的工作效率,企业高层关注的是整体的运作,绝不希望因为一个齿轮而停止整个机器的运行,也不需要一个“齿轮”做出他工作职责以外的事情。而对于这些“齿轮”来说,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零件时,所有的“理由”都会在那一刻混合着委屈咽进肚子里,有些悲凉的接受着他们可悲的命运。
机器人只要给它输入程序,它就会无条件的服从,它踏的每一步都踏在最近的路程上,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多余的,它也不会因为感情而受到干扰,不会闹情绪发脾气,或是感到疲惫而放慢工作的节奏,它绝对的服从,从不会质疑。这些都可以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大企业里的底层员工,他们所做的大多数工作,在现在或是将来,完全可以被机器所取代,要想在与机器人对比之下显现出优势,就要学会在机器与人类两种模式下的切换。当人们需要效率,就切换到“机器”模式,当人们需要感情,就切换成“人类模式”。
举例来说,当领导慰问你的时候,你不能像机器人一样面无表情,而是要满怀感激;当你工作的时候,你不能把情绪带入工作中,而影响工作效率,而是要像机器人一般专注、精准和流畅。
那么身为底层员工,当被要求做工作之外的事情时该怎么做那?这时向你提出要求的人希望你是个“人”,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用人类的情感予以关怀,然后再如机器人般继续投入到工作。而不是无奈且委屈的抱怨“我只是个打工的。您别难为我了。”
我们再进一步谈,如果一个大企业里的员工会有“我就是个打工的。”这样类似的抱怨,说明,一是这个员工的心理素质可能不是很强,抗打击能力较弱,二是这个企业的思想工作做的不够,企业文化建设薄弱,虽然大企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效率,但也不应该打击底层员工的积极性,要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更要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毕竟是人,不是机器,要想让一个人变得如机器人一般高效,只能靠个人的自觉,让他在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之下,自发的成为高效率的机器人。如果某个企业出现了类似“我就是个打工的。”的抱怨,说明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高层就需要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活动了。
如果管理者太忙,不做思想教育和人文活动可不可以那?也可以,但前提是,工资给的要足够,要求不能太过分。
在未来,一些可以被机器所取代的工作也许终究躲不过被机器取代的命运,那么被取代的人该怎么办那?到那时,甚至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了,最理想主义的办法就是,机器替代他们的工作,但创造出的价值仍有他们的份额。而从劳动中解脱出来的人,可以继续从事其他自己所喜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