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和谁交往我都没有刻意的想要寻求什么利益,大家各不相欠最好。
但毕竟要好,往来中总会相欠,有些特殊时期,顾不得回礼,有些觉得回礼反而显得斤斤计较。关系越是亲密,越学不好把那个度。但心中甚是明白,那些好,都换做了平日里更多的惦记,回给他人。这样看来,也并非是得占。
但是,年龄越长,好像情感的惦记便不是那样的重要,实际的「得到」好像更安心些,偶尔的问候都让人觉得太廉价,因此忍住。
可,能给他人的,也就只有那些许微薄的担心,一个衷心良好的祝愿。如愿不是那么推心置腹的关系,旁人给与这些,已是人性里美好的一面了。想起这达,无论是得与还是给予,自己都坦然些了。
莫不是看见有些人的话,让人觉得人家与你的交往,不过是一种寄托,一种早就清晰结果投入的「逢场」,只要有机会可以换,那便可以瞬间割舍,也不会有这些感慨。只是,旁人与你怎样,你却不能学旁人那样,不是委婉些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其实这话并不能表达我的意思,有句粗鲁的话更贴切,然而我是不肯说的,自己心里念玩一下就可。
有时候,对自己有要求,便只能咽掉某些冷心,咽的多了,好像也就更能包容和忽视别人了,做自己想做的,觉得该做了,也并没有什么不值得一说,浪费后悔一说。只是偶尔乏的时候,也就不想那些要求了,虽自己的心去想去做,碰壁了自然回收,回一句,「都是经历」,也就好了。
当然,也是自己慢慢有了那样一个意识:快乐,更多的是自我的调整。
这也是得益与秋水的经历感悟:
「任何环境都有利有弊,要把眼光专注于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尽量避免弊端的影响,这样,无论怎样的环境,都可以发挥才干。」
控制自己的想法和大脑,管理自己的情绪,还真的是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慢慢做到的,算是尝到了这么久以来费心过的笔墨和心思的甜果。
感觉又想要多扯一句了,不过也好,强化着明确着,就更能抛弃后天所加的包袱认知,回归本心的感知去思考认识(这算是那节心理课和那节艺术课听课的证明吧?哈哈)
了解些对汲取知识极其狂热的人(虽然大多仅是第三方了解),有除上下班日日大量翻阅对时事见底悦服有理有情的喵,有年纪轻轻就翻读外文原版自创学科的叶,有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的秋等等,但无不是与一样东西有些同样的嗜好,当然,也不必多提了。
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现成「物质」的,还会耗费你很多精力和时间,而只要是不能变现的事,没有几个人是有兴趣的,而我,依赖物质而活,但有些滋养,却也不可缺少,甚至偶尔少欲不实现某些梦时,愿意多多的沉浸与这些不能「变质」之事。
所有一切,不过是为活更舒坦。无论是想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还是想要自由选择的权利。
既然自我教育可以有诸多方面的便利单如幼教,可以更开明,更中肯明智,更轻松愉快。
那么,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