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8年6月初的时候。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桌前处理工作,突然收到了公司市场部同事赵凯发来的离职申请。
我知道6月份是离职高峰时段,但却没料到赵凯会提出离职。因为他作为老员工已经在公司里待了将近四年,平日里做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与同事间关系也维持的不错。可就是这么一位实诚员工,却几乎在朝夕间突然宣布离职。领导们极为重视,已经有不少人为此跑来咨询我的意见。
作为人事主管,在职场上我曾面谈过无数员工,跟离职的同事也做过不下于数百场的聊天。在我看来公司就像是个开放的集市,人来人往,大家各取所需。只有等到利益出现冲突,或者其中一方觉得自己吃亏,得不到应允的报酬,那么就会出现分手一幕。关于员工离职,我通常认为其关键因素在于领导的不关怀和无作为。
在职场上,衡量管理者的标准是职位的高低,他们处在怎样的位置就代表着拥有相匹配的职权。而对于员工呢,让他们留下来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钱财,但在情感、个人成长上也有相应的体现。在公司里,老板们常常忽视了小职员的成长,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老板们以为只要支付了相应的钱财,那么就可以对员工们随意使唤,甚至逼迫他们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在一个企业里,领导的最大错误就在于没有长远的统筹规划能力,他们最喜欢临时想起一个事情就丢给下属去做,却很少跟员工讲明白工作的性质及目的。在职场上,像这类上级很是常见。是位置赋予了他们领导力,但他们却利用职权进一步压榨下属们的时间和精力,让员工去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做垮一个公司的往往是中层干部的不作为,要是一个平日里不太爱说话,只顾埋头做事的小职员突然要离职,那么八成是他的上级出了问题。
简单来说,基于过去的经验,我下意识的认为赵凯离职的原因大致就是以上那些缘由。
在赵凯提出离职后的当天下午,按照惯例我去找他面谈。他很是平静,脸上几乎看不出任何犹豫或者不安的情绪。
我向他提了一些问题,赵凯也一五一十的回答我,但他既不愿意多说一字,话里行间也难听出任何不舍的情感。我知道他并没有说出真话,但我还是自信能从他嘴里说的那些无关紧要、零碎不相干的谎话里去甄别出真正离职的缘由。
“你在公司待了多久了?”
我开始装作朋友的口吻跟他闲聊。
“到九月底就满四年了”
“四年”
“是的”
“几乎就是公司刚创业那会”
“差不多”
接着,他打开话匣子,没完没了的讲述公司刚创业那会的艰辛,以及提到他是如何跟创始人一起通宵熬夜写文案的日子。在回忆起这些桥段时,我能很明显的感到他内心里的快乐和激动,这说明他的确对这家公司抱有很强烈的情感。
一个在公司待了四年的老员工可不会这么轻易离职的,除非是遇到了什么巨大变故或者打击。
接着我又问他,
“你大学时念的是什么?”
“电子信息技术,是在湖南农业大学念的”
“农大”
“是的,就在浏阳河旁边”
“那跟现职工作还算是匹配”
“或许吧”
“平日里你的上级对你如何?”
“还不错”
“那部门同事间的相处呢?”
“也还行”
谈话干干瘪瘪,任何有用的信息都打听不到。稍后我又继续问他一些事情,但迟迟不见对方开口。此时我打算利用心理学上的办法,去旁敲侧击挨个猜测缘由。
“在公司里,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我突然这么问。
对方目瞪口呆的望着我,显得很是诧异。不知道为什么,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使得他乱了阵脚,脸上很是不安。
我觉得自己快要接近答案了。紧跟着,我又试探性的问,
“你是不是受了公司里其他同事的影响”
赵毅抬起那惊慌的眼神,怯生生的望着我。
“好吧,告诉我那个人是谁?”
赵凯吞吞吐吐,很是犹豫。之后,他有些坐不住了,眼珠子在不停的左右晃动。看得出来,他内心很不平静。
显然我压中了他心里的那个答案。
此时我突然想起,过去他常跟售后服务部门的侯勇一起玩耍,据我了解,他俩私交不错,而且颇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不是指工作上的交集,而是指性格、思想、职位待遇、甚至生活轨迹都是多处重叠。同样是作为老职员,侯勇一直在售后部门任职,也是兢兢业业的干了五年多。他从二十四岁进入公司,一直到三十岁时才选择离开。赵凯也类似。他们同属于那种埋头干事,执行力强的小职员。可是两个月前,侯勇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刚从公司申请离职。我猜想赵凯会不会是受了此事影响。
一想起这个后,我信心满满的对赵凯说,
“你就老实跟我坦白吧,至于原因我大致已经猜到了。你肯定是因为老同事的离开而有了想法”
他感到惊愕,犹豫不定的看着我。
我顺势往下劝他,
“老实说,要是你因为别人的离职而动了心思,那可真是不值得。你应该知道,在职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那些但凡做到公司高管,或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最后剩下来的”
赵凯也跟别的小职员一样,在我稍微施点手段后,也就动摇了决心。他结结巴巴的说,
“我跟侯勇是要好的朋友,可如今他从公司离开了,我也就没有动力再待下去了”
情况跟我料想的一样。
稍后,他彻底敞开心扉,完完全全的相信我,把一直埋在心里的话原原本本的向我透露。他说,
“我身边的朋友很多,在公司里相熟的人也不少,但能真正走到一块的却不多。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过去我一直都以侯勇的生活为榜样。他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也跟着做。在公司里,我总是在默默关注他。他在二十五时结婚,我也在同一年办了喜酒。我们的孩子出生只相差了六个月时间。他在这家公司待了五年,我也快要满四年。这都源于他的生活经历。
我对侯勇颇有印象,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聪明,或者长相英俊等等之类,而是我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时候在公司里,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些什么,这倒不是说工作职责不明确,或是领导不会安排任务,而是精神层面的某种空白。侯勇就像是我在这家公司里的另一个复制存在一样,他的性格、处境、做事风格,以及与人沟通的方式,都像极了我自己。我始终把他当做模板,一直在偷偷效仿他的生活方式”
赵毅转动着眼睛,情绪不安。后来,为了防止我过多猜想,他又特意加了一句,
“我跟侯勇只是那种纯同事间的关系,但我私底下却一直在按照他的行踪生活。我也弄不清这是为什么,或许这就是上帝的特意安排吧。这么说你肯定会觉得可笑,但现实就是如此。生活是抓不住的,但是我们又常常能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不知道这究竟是幻觉呢还是心灵安慰。我之所以提出离职,就是因为侯勇从这儿离开了。而他一旦离去,我也就在公司里失去了位置。我开始变的茫然不安、不知所措,而这就是我要离开的真正原因”
说完后,赵凯把头垂了下来,就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一样。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位心里研究学者说过的话,一个人要是自己找不到在社会中的坐标,那么就会去找周边的人去对标,也就是看跟他相类似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么他就认为自己也该过怎样的生活。普通人的一生大多就是这么过来的,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自己明确的信仰,只不过是看到周围大多数者在做什么,自己也跟着照做罢了。人一旦失去对标物,就显得无所适从,最终沦落。我想赵凯就是陷在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里。
在我十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生涯中,还是头一回碰到这样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不再简单的把这此事看作是某个故事,而更应该理解为人的心里状态。一个小职员离职居然是因为另一个同事的离开,这令我十分疑惑,一个人的基础行为究竟来源于哪呢?
通常小职员都梦想当主管,当上主管后又想升至经理,经理再往上走就是副总,再是总裁,最后是老板、董事长。而老板呢,个个妄想上市,成为中国首富。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有对标之物,你把它称作梦想也罢,就是它在指引底层小职员们往上攀爬。
不管你是否认同,但情况就是如此。有时候在公司里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一个员工走了,紧跟着他周边的几个朋友也内心难安,蠢蠢欲动,因为他们失去了对标物,找不到在平行空间里类似的人,于是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离职潮。
人都是很孤独的,我们都需要对标物,并以此作为参考点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越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就最爱跟周边普通人对标过日子,隔壁邻居新买了汽车,那么他也要跟着买一辆。亲戚朋友们发了财,他就幻想自己也过上了自由日子。通常那些没自信的人,或人生不如意者最喜欢找对标物,他人以前都做过什么,过得如何,他们通通都想复制得到。这样做并没有对错,谁不是这样过完自己那百无聊赖的一生呢?
这个可怜的小职员心情低落,眼睛望向地面,有气无力的感叹,
“现在他走了,我还能怎么办呢?”
这时,我也无能为力,但为了能挽回这位优秀同事,我还想去试着说服他,让他留下。于是,我对他说,
“要是你觉得很累,可以向公司申请休息一段时间”
谁知赵凯把手一扬,很不痛快的回道,
“这是你们的一贯套路,先假装给员工放一个长假,要是不行就试着用金钱挽留,然后就是当面聊理想,试图用感情留住员工。就刚才你说的那些话,老板一周前就已经跟我说了。那时候我只是表露出一丁点的不开心,他就把我叫进了办公室。他答应放我一个月长假,让我回老家去过暑假,可我并没有同意。后来他又承诺到了九月底就给我加工资,但我还是没从他的嘴里听到多少真诚……既然现在侯勇走了,我也要决定离开这儿……这不能怪他,因为我失去了生活的中心……我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有时候一整天都看着电脑屏幕发呆,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
说完后赵凯再也不愿搭理我了,他显得既慌张又伤心,仿佛心里还藏着很多的秘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