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企业主题原来计划最多用两周就全部完成,现在拖了差不多快一个月了,反思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我陷入到了一种纠结的状态当中。由于我现在需要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得到专栏,所以我总是一边想着要完成今天的更新,一边又想着要去复习,结果导致我两边都没有做好。导致更新太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文章的内容增加太多,其实我一开始没打算写这么多,但是写着写着我就发现,不多写就根本没办法把要说的东西说清楚,所以也就只有越写越多了。本来一天完成一稿的节奏被打破,拖延症也重新找上了我,不过我确实从这次选择的五本书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接下我就来总结一下我获得的最重要的认识。
创业者都有哪些重要的品质?
从7-11和SONY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铃木敏文和盛田昭夫都是在自己有了一个梦想之后就会去努力实现的人,而且他们能够不断的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铃木敏文在美国出差的时候看到了美国的7-11便利店,进去体验之后被其独特的服务所震撼,于是打算将其引入日本。盛田昭夫则是从小喜欢音响设备,大学时认识了有着同样爱好的井深大,二人志趣相投于是合伙创业生产磁带录音机。
就仅仅拿创业这件事来说,他们二人可以说都是敢想敢做的典范,一个是在日本流行大型超市的时候去开小型便利店,一个则是在日本根本没人掌握磁带录音机技术的时候,就自己动手研发磁带录音机。反观我们今天许多人总是幻想着这自己以后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却从来也没有想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更没有思考过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很少有人能像他们一样凭着一股子干劲,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就算遇到了看似不可能解决的困难,也坚决向困难发起挑战,并最终战胜困难。
到底什么是包容失败?
凡是有创新的地方就会有失败,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到底什么是包容失败,往往人们的讨论都流于表面,难以触达这个问题的本质,这次我通过学习皮克斯、谷歌和硅谷的案例获得了对于包容失败的更加深刻的理解。
皮克斯对待失败的态度是快速失败,卡特姆认为聪明的人能够从失败中学习经验,而快速失败就意味着快速学习,快速成长。如果公司里出现了不愿承认错误的风气,那么领导者就应该站出来,主动分享自己的失败经验,维护组织里的互信,让员工敢于失败,不断的从失败中学习。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养成了,拒绝失败的心态,但是想要进行创新就要从这种心态中脱离出来,勇敢试错,通过失败来使自己快速成长。
谷歌的失败文化是败得漂亮,相比于传统企业避免失败的态度,谷歌的态度则是要将失败变成成功的因子。一个项目失败之后这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技术将被应用到其他的项目当中,而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员也能够继续在其他的项目中被重用,就这样一个失败项目变成了其他项目成功的养料,员工们也不在会对失败过分恐惧,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失败。
硅谷地区之所以能够一次次的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着与众不同的包容失败的文化,这种文化使得硅谷能够在失败中成长,不断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创新。创新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失败,如果不愿失败也就不会有创新。在一个推崇不犯错误只讲正确的环境中,人们都只会遵从前人的正确经验行动,任何偏离已有轨道的事情都会被看做是可能招致失败的行为。即使是要进行创新,也只有等到所有的准备都完成以后,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人们才敢进行创新。硅谷包容失败的文化的科学基础是控制论,简单来说一个系统想要保持稳定,就要把它对外界的反应反馈会系统内部,让系统不断的进行调节。而这就是失败对于一个系统维持稳定的意义。
如何才能激发员工创新的动力?
皮克斯的卡特姆认为皮克斯招来的都是创意精英,如果他们没能作出很棒的作品,那么一定是管理团队出了问题。卡特姆说,好的创意不是凭空产生的,好的创意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向前突破,或者是剑走偏锋才能得到。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建立包容失败的文化,还要建立起鼓励冒险的文化。皮克斯设立的*自由项目日*就起到了鼓励创新的作用,员工们能够利用这半天的时间,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任何事,皮克斯的许多创新都来源于这个自由项目日。
谷歌鼓励他们的工程师打开思路的口号叫做*把这个想法放大10倍*,通过这样一个操作性极强的口号,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束缚,获得更具创新性的创意。谷歌的战略是放弃战略,谷歌真正依靠的是技术洞见,就是通过创新的方法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打造出更高品质的产品。谷歌获得技术洞见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技术重组来找到解决另一个领域里的问题的新方法,另一个是深度拓展来发现已有技术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应用。如果一个项目被认为是不具备技术洞见的,那么它就不会成为一个谷歌的项目。
总结
在做企业主题之前我对创业和创业环境的认识也就停留在大众常识水平,所有的思绪都混杂在一起,不清楚创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经过这个主题的学习我对创业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理解了什么是包容失败,什么是鼓励创新,也知道了战后日本企业家艰难的创业之路。一个创业者只要认清了他自己的方向,即使条件再怎么艰苦他也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
在牛顿时代达到顶峰的机械思维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这种思维给了我们一种,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可以通过计算来预测的自信,从而导致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事物发展的控制上,进而发展出认为只要把每个环节都控制好就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做事态度。机械思维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推广到全世界,就是因为这种思维是非常有用的,它能够提升一个地区的生产效率,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今天的这个互联网时代,驱动经济的更多是数据,机械思维在这个时代能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了。在硅谷这个没有多少机械思维积累的地方,以*三论*为核心的信息思维主导了这里发展,推动了当地信息创业的品牌发展,也创造了当地独特的创新文化价值观。硅谷给我的启示就是,看一个地区的发展要看当地的科学基础是什么,看看这个地区的文化是建立在先进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文化,还是建立在旧的科学基础之上。先进的科学基础是一个地区跟上时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先进的科学思维也同样能够成为驱动一个人成长的核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