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三天宅家宅校,从来没有这么安静地度假,于是有了为花浇水的时间和心情。蓦然发现,花正艳,可叶有些枯萎凋零,看似朝气,实则隐藏着一些消亡的气息,不禁慨叹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好主人,有愧于养护人的称呼,缺少了一份匠心。
而今天,一早就到达进修学校,参加“十三五”小学校长培训班的第二天学习,两大课程建设主题讲座,给予我满满的干货,亟需思考消化。
上午,杭州市教育教学研究所的黄津成教授为我们作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专题引领,从课改的方向、问题、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阐述,理清了我们对课改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对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导,从课程建设背景分析、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特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课程目标的六大要点、学校课程体系结构与设置、学校课程实施、学校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等八大要素作了高位精要的指引,确实给我们送上了一道营养大餐,把原本模糊的概念清晰化,把简易的结构丰满化,听着有味,咀嚼有情。
下午,黄教授作《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关键环节与操作策略》具体辅导。他以一些校本精品课程案例为载体,深入剖析了课程的几大要素,提醒我们开发课程可能会产生的一些误区,让目标更明确,让内容有指向,让策略有针对,让成效更显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昌化镇小的《印象昌化》这一精品课程,以年级为单位,分层设计,从民谣、民俗、特产、风景、昌化石、古建筑六个项目进行有效架构,赋予校本课程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质,接地气显文气。
一天的讲座,以理论指导为基,用典型案例润色,把我们带入课程建设的大门,在聆听反思中跟进,在互动感受中了悟,更期待在建设革新中精致。
课程建设犹如养花工程,需要从根部浇灌呵护,才能让生命力透筋络,健康舒张。只有匠心作课,用心养护,精心创造,才会有叶绿花红的恒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