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微信,时不时发个朋友圈,小小得瑟一下自己下厨房的成果,久而,便有熟知的儿时伙伴,幼时同学,跟我说“怎么也想不到当年那个娇滴滴的姑娘,会是今天这样的贤良能干”,呵呵,你们都走眼啦。
五岁便到镇上读书,家里的活计,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参与,基本十指不沾阳春水。在苏州实习的时候,食堂的饭菜不甚滋味,就和茂商量着自己做了吃。人生的第一次洗手做羹汤,便是那时。因为条件限制,菜品有限,做得最拿手的就是白菜鸡蛋煮年糕。
工作了,一日三餐都在单位食堂解决,成家以后,开始自己做饭,但也是随而便之。真正让我对厨房产生热爱的,是开始给上学的儿子做早饭。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已有165公分,年长的同事跟我说,小伙子开始长身体啦,要给他加强营养。听了,便落实到行动上。开始花心思在早餐上,安装了“下厨房”软件,最初是面包,饺子,面条,馄饨,轮换着来;到了初中,个子蹿得飞速,决定每天早晨给他做正餐,煮饭,炒菜,煲汤。
高中的时候,我的每天作息时间已是清晨4:50到晚上11:30以后。每天4:50第一遍闹铃响,再熬五分钟,起床。夏日的这个点,星辰还挂在天际,冬日的这个点,伸手还呵气成霜。房前屋后几乎没有亮灯的人家,厨房里是白炽灯,餐厅是黄色的灯。我总是习惯性的将餐厅和厨房的灯一起打开,我喜欢黄色的灯,温暖而柔软。将头发随意挽个揪揪,围上围裙,用清水洗净手,开始忙乎。我尤其喜欢冬日的厨房,烧上一壶水,关着门的厨房,便已蒸腾起水汽,氤氲在窗户和移门上,整个厨房便像雾像雨又像风,似仙境一般;煤气灶的火,飘忽着深蓝,寂静却热烈,灶头上的锅里“滋滋”冒着热气,一点一滴的传达着亲情,温暖如酒窖里的醇酿,在这滴水成冰的清晨,倍觉愉悦,又不突兀。
所谓过日子,是一定要开火,那荤素搭配,一锅热汤,厨房一定是有温度的吧。吃惯了家里的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出门,胃已难以为继。自己在家烧晚饭的那段时间,每每到家,华灯初上,厨房正等着我,似女子等着她的良人,给予她合适的温度和美度,心里便是安定。
我知道我手艺一般,可是儿子会在早餐桌上,和我能说上十分钟的话,如果让他草草应付,甚至在外解决,我便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给予厨房的温度,衍生了生活的温度,这温暖的生活,又让我更珍惜保持厨房的温度,一锅一铲,一粥一饭。
在有温度的厨房,不再将烧饭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我,已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每天的食物凹上造型,摆出花样,想到家人面对食物的会心一笑,我也会莞尔一笑。每每去超市,餐具是必逛地之一,哪怕不买,看看也会心生欢喜。再说,也买了恁多餐具,锅碗瓢盆,还有面包机,烤箱,咖啡机,一柜子的烘焙工具,各式砧板,刀具。
休年假的一天,叫了小妹和侄女来吃饭;那日站在烤箱前,看着里面的烧饼,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慢慢的弓起,颜色也渐渐变得微黄,心里的暖意忽然涨得满满,潺潺不息。我热爱厨房,热爱这样平凡俗世人家的生活,我想我的家人,我的孩子也是如此。
如看过的那篇文章说到“遇见心动不算太难,难的是遇见让你心定”,我给予了温度的厨房让我心定,笼罩着烟火气息的生活,才会幸福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