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 观察:要客观描述,不主观评判
- 感受:并非用“我觉得”就一定是表达感受,感受包括:难过,开心,悲伤,害怕,愤怒等
- 需要: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名词),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动词)
- 请求:要清晰简洁,不空喊口号
如何应对暴力沟通者
- 先处理情绪
- 再解决问题
- 四种选择
- 自责
- 责怪对方
- 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如何控制自己的暴力沟通倾向
- 提醒自己做一只长颈鹿
-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但批评往往导致对方的辩解,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说出需要
用个人成长的视角看待非暴力沟通
- 成长思维
-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不用评价性的语言,也是给自己一个暗示:每个人都是在变化着的,不要轻易给别人下定论
- 评价、或者贴标签,其实是逃避寻找真相的麻烦,做简单归因,给自己一个借口和说法。而人是复杂系统,评价往往是片面而主观的,观察到的事实才是客观的
- 破局思维
- 很多沟通问题其实本质是思路不同,如果总是在鬼打墙似的循环辩论,则需要跳出所纠缠的问题表面
-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开启元认知,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是一个“自我觉察-发现根本问题-解决根本问题”的过程
- 模式识别
- 模式识别是快速判断某事属于某类,从而高效地做决策。应用于非暴力沟通,则是抓住某个人群的共性和特点,并切换至相应的沟通策略。分析和掌握的人群种类越多,沟通就越简单顺畅。
- 人群还可以替换为场景,比如谈判的本质是找到利益交叉点
- 知易行难
- 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时才有意义,否则只是空谈。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但实际上如果不了解对方的心态,很难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顶多是换位想象
- 所以珍惜和不同人交流的机会,这起码是一个了解其他人的窗口,尝试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反馈加以修正或确认
- 对于自己的经历或经验,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复盘,让自己对扮演的每个角色都能理解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