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表明,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30天的写手圈连续写作训练营下来,阅读确实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活动已经结束,相信阅读和写作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品读》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署名是写手圈谁谁谁,遂跑到微信搜索了下公众号,就这样找到了组织。30天连续写作训练营这个活动,一开始,我冲动地想要报名,在得知最近没有活动之后作罢,当老师再通知我可以参加活动的时候,我又退却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战胜懒惰、写出更多的文字。冲动又冷静过后,我选择了加入这个群体,去认识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两个习惯,更重新点燃对文字的热爱。
我开通了简书,拿出了自己买回许久的书。
如果说这30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就是我现在内心一个强烈的想法:用心,让一切变得简单。
我想看书,自认是一个爱书的人,会定期给自己买书,看完书之后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可是这一切总是会被生活的琐事分割的支离破碎,被懒惰拉扯的没有了计划的完美。
现代人的时间,被手机、网络碎片化的严重。每天忙着刷朋友圈、刷微博、看八卦,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又空虚不已。忙,一天都没闲着,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空虚,一天下来回想一下,发现有意义的事情基本没有,心里慌的厉害。慢慢地,变得麻木不仁,想要下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和感悟,却不自觉地写成了流水账,字里行间都是牢骚满满。没有目标的生活,让双眼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对一切都熟视无睹。
读书,是让自己接触更多的领域、了解不同人生的最简单的方法,不能行万里路,但是可以读万卷书。用心读书和囫囵吞枣的差别在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本书,如果读过之后不写点什么,把你对内容的感想、作者写作意图的推测记录下来,数月过去之后,这本书对你来说还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与你无关。最鲜活的例子就是看过好多小说,但是现在只记得最感兴趣的情节,其他的都记不清了。更别说育儿理念的书,囫囵吞枣看一遍,看得时候觉得老师说的好有道理,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该简单粗暴还简单粗暴。
没有用心去看书,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读书笔记,更多的是成了摘抄本,很少像之前那样,看完一段话可以写好多页。不是生活的琐事摸平了我的棱角和灵气,是我甘于享受这样的安逸,碌碌无为。
这30天里读了四五本书,有小说有杂文有散文。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去欣赏书里呈现出来的画面,不是简单地追求刺激的情节。结合到老师要求的片段、环境、对话的写作,慢慢地我发现,写故事的人都有一颗细腻的心,小到主角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大到环境的渲染,流畅又充满画面感。有了这些类似空镜头的片段,整个故事才更加饱满,而我之前看小说都是直接跳过这些片段的。
我开始思考小说呈现出来的内容现象和现在这个社会和我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和作者的观点碰撞出了火花,对一些纠结有了自己的答案。
用心去读书思考,我发现我收获了一本书和一本书之外的很多东西。
写手圈的训练营主旨还是让大家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坦白说,这30天的写作作业,我很不满意,除了一两篇是用心写的,很大部分都有敷衍的意思。我很奇怪,在这个活动里,没有老师没有强迫,全凭一厢情愿,我到底在敷衍谁?工作太忙没时间?谁又不忙呢?!讨厌这样的自己,自欺欺人!
我对传统手写的热爱胜过电脑很多倍。贪恋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摩擦感,即使是现在出现多次提笔忘字的情况,总感觉冰冷的电脑和机械的键盘,描述不出心中的感觉,对着电脑写作浮躁不堪。
用心去构思一篇文章的感觉是幸福的,就像前几天写的那篇美食与爱的征文,看到那个主题,一件件小事喷薄欲出。费劲心思的选照片,回忆那些给宝贝们做饭的点点滴滴,虽然我做得不够好,但是那种宝贝把饭吃光光的幸福感仍历历在目。
用心了,你会发现,写1000字甚至2000字都很简单。
应该是存在灵感的,只不过它太调皮,如果不用心抓住,一眨眼就溜走了。
练习对写作来说是必须的,你肚子里再有货,写不出来用不上也是枉然。所以这就是30天写作训练营的目的,养成一个每天动笔的好习惯。
希望自己在之后的日子里,静下心来,用心读书、思考、码字,做好每一件事,因为用心了,会有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