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次到这个故事,有所启发。
有一个奇特的村庄,村庄内除了雨水,方圆一里以内没有水源,所以,村内用水一直是个问题。于是,村长就找了2个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人叫艾德,一个人叫比尔,并与他们分别签订了送水合同。
艾德签完合同后,就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买了2个大桶,每天从一个1里以外的湖泊中打水并运送到村庄。
虽然他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是很快就赚到了钱,他很满足...
而比尔呢?
他签完合同后人就跑了,消失了!
去哪?村里没人知道...
过了半年,比尔带了一个工程队回来,并开始在湖泊和村庄之间修建一条巨大的不锈钢水管!
原来,在这半年里,比尔拿着这份送水合同,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找到了几个投资人融了一大笔钱,并且成立了公司,雇佣了职业经理人来帮着自己打理,这次回来,他打算在村庄里建造一个供水系统!
一年之后…
比尔的供水系统终于建成,并且以艾德供水价的四分之一,开始为村户们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村民们欣喜若狂!很快,比尔的供水系统便进入了这个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
艾德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啊,于是他把自己俩儿子叫来帮忙,水价也降低到了原来的四分之一!但是,这个时候三个人就算累死,也已经完全不是比尔的对手了,这份事业很快便已无法维持…
当艾德还在哭天抢地的时候,比尔又开始思考将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多的村庄,乃至推广到全国!
多年后,比尔就算每天躺在床上,收入也能不停的增加。
而后来的艾德呢?
他依然在温饱线上,为每天的生计而拼命工作...
读完这个故事有没有一点启发呢?
你是在拼命赚钱吗?
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加班加点,结果还好吗?那今天的你和5年前的你有没有特别大的突破呢?
如果没有,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方向出了问题?模式出了问题?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比尔和艾德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商业思维”,艾德只知道埋头苦干,甚至拉上自己的儿子埋头苦干;而比尔用了一种商业模式,不怕投入不怕成本,因为他的成果可以不停地复制。
其实,一般人的商业思维,就是,你能用已经验证的商业规则来帮助自己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