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它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心理健康发展、同伴关系和谐及学业成就都有很积极的关系。
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往往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也有的父母因为不了解沟通的含义和沟通方式,方法不得当,从而造成了家庭亲子沟通不畅,产生了亲子矛盾,甚至冲突,很大地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因亲子沟通不畅,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温情,得不到父母在学业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容易产生自卑、懦弱、胆小、缺乏自信,出现逆反心理,进而悲观厌世,厌恶学习,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沉迷网络,严重者离家出走、自杀……诸多问题层出不穷。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呢?
我首先分享两个关于亲子沟通方面的建议,选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红艳老师在《改变孩子一生的八种教育智慧》一中45-46面的文字:
一般驯马师训练一匹野马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马语者驯马只需要一周的时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马语者刚接触一匹野马时,并不是去驯化它,而且静静的跟随它,直到野马放松警惕慢慢愿意让他靠近时,他才去接近野马。
刚接近野马时,马语者不断的抚摸野马、安慰野马,给它适应自己的过程,等野马比较友好的时候,马语者才把马鞍放在野马的背上,最终驯服了野马。
马语者说:传统的驯马方式太粗暴,使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他只是注意与马进行沟通,与马成为亲密伙伴,而不是靠打将马驯服。
一.“尊重是沟通的前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桀骜不驯的野马也一样可以被驯服,但是驯服的过程不是粗暴和强制,而是温柔地靠近它,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等待。不是驯马师驯服的马通人性,而是他通马性。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虽然说孩子和野马不能类比,但是教育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尊重不仅仅是父母教育子女、与子女有沟通的理念,它还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要尊重孩子,父母要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早餐喝牛奶还是豆浆,吃面包还是米粥,都可以听听孩子的建议,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选择,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必须喝牛奶”、“你必须穿棉衣”、进而变成“你必须考前五名”、“你必须考100分”……这些不够尊重的表达方式渐渐让孩子失去了沟通的兴趣和期待,不再向父母敞开心扉。
2.抓大放小,不在细节上过多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父母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是从小事开始的,经常埋怨孩子起床太慢、睡觉时被子盖住了嘴巴、吃饭时米粒掉到了书上、牛奶倒得太满溢出了杯子、看书时鼻子快贴到了书上……父母的过多干涉变成了唠叨,让孩子极其不耐烦,更有被控制的感觉,这些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3.接纳孩子出现的失败。孩子的成长是个过程,正如我们出发要去某个风景区,路途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会走错路,有时会遇到交通堵塞,有时会遇到刮风下雨……这些都是正常的,孩子的成长也一样,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没有准备好,可能会走弯路。父母要接纳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尊重生命本质,尊重成长发展规律的做法。”
二、“学会用身体语言沟通。科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身体接触的渴望,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心理学上所谓的皮肤饥饿,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满,情绪的不安,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发育。”
“身体语言不仅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还是亲子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身体语言,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表情、亲吻、身体运动、拥抱、触摸、身份间的空间距离等。人们在彼此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也可凭借身体语言了解对方的想法。同样,父母与子女沟通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表达,很多非语言交流的信息也同样可以在促进亲子沟通,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比语言沟通更有效。”
“身体的接触并不限于拥抱、亲吻与抚摸,迅速地摸一下孩子的头发,碰一下他的肩膀或手臂,轻拍他的背和腿,并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都是很有意义的爱的表示,也是父母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对于大一些的男孩子,活泼有力的身体接触更容易被接受,如运动中的接触、摔跤、推挤、玩笑式的打击、热烈的拥抱、击掌等等。
所以,父母可以经常通过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增加交流效果。”
下面我谈谈自己关于沟通的五个建议:
第一.家长最好不要带情绪与孩子沟通。许多家长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一旦遇到孩子犯错误时,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往往会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原本与孩子有关的小事情,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会转化为一件大事,会使原本的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气筒,这种沟通是无效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带着情绪与孩子沟通,往往会两败俱伤,伤人又伤己。冲动是魔鬼,建议家长先处理自己的心情,再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心情不佳的时候,可以暂停和孩子进行沟通,给双方一个缓冲的机会。
二.家长平时尽量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双方的心情是放松的,是向对方敞开的,孩子乐意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诉说自己的事情,家长也愿意仔细耐心地倾听,并及时给出反馈。
“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诉父母或教师是父母或教师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 孙云晓《发现童年的秘密》第110页
“任何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强大的社会和情感的支持系统。通俗一些说,每个孩子的身边,都需要一些可亲可爱的人,他们可以为孩子指点迷津,他们会与孩子同甘共苦,因此孩子们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心安情悦,也会因为时常望着他们友善的目光而不容忍自己做坏事,相反,一旦孩子失去了这个支持系统,就会像脱离轨道的星星,变成一颗去向不明的流星坠落。”——孙云晓《发现童年的秘密》第111页
夫妻关系和谐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如果父母们想要使沟通有效,就要先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中日友好医院的专职心理医生李子勋教授的建议是:当孩子过了五岁以后,成年人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夫妻之间的情感胜过父母与他的关系。
三.亲子沟通中,倾听比说更重要。家长要做到少说多听。“多给别人耳朵,少给别人声音。” “上帝给我一双耳朵,就是要我们全心聆听。”这几句格言都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和孩子沟通,不仅仅限于表达,还包括倾听。
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首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卡耐基
只有家长用心、耐心、仔细倾听孩子的语言,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做好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实现有效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曾在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任校长,在他任校长期间,根据他的记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从没见过这样大玫瑰花,就都赶来看,纷纷称赞不已。有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把那朵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里,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回答:“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来拿回去让她看看,看完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震憾了,就牵着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花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好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善于用耐心倾听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
“父母还要多听孩子的心声,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这样亲子间的相处才会变得珍贵、和谐,孩子也会听话,会用心体谅父母的立场和辛劳。”——选自《家庭有道——台湾成功人士的教子之方》中曾在台湾中央通讯社做记者,后成为监察委员的黄启珩女士的做法。
四.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懂孩子。首先要懂孩子的性格、品性、习惯、兴趣和爱好。懂孩子才能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只有了解孩子后家长才能做到“因人施教”,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理想效果。
如:针对自尊心比较强,敏感脆弱的孩子,沟通时家长说话时要态度要温和,语气要委婉客气,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针对胆大、心理承受能力强、心胸宽广的孩子,可以放开一点,不必那么谨小慎微。
不了解孩子的情况,随随便便用家长自以为是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一般都达不到较好的沟通效果,有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有位妈妈在网上描述了11岁的儿子第一次与自己发生冲突的事情:
这位妈妈和丈夫都是上班族,白天孩子上学父母上班,没有机会交流,所以最多的交流时间就是在餐桌上。一天下班后,妈妈看见孩子还在上网,责备了他几句,当时孩子没有说话。吃晚饭时,妈妈又想起之前上网的事情,又开始数落孩子不该上网那么长时间。孰料,一直闷头吃饭的儿子突然推开碗筷离席而去。
儿子平时性格比较内向,这是他第一次和妈妈发生这样的冲突,妈妈当时惊愕不已。当晚,母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儿子告诉她,他很羡慕电视上一家人围坐餐桌欢声笑语的情景:妈妈问孩子好不好吃,爸爸讲述当天的趣事和见闻。“我希望,饭桌上的话题不要总是我,让我好好吃顿饭好不好,孩子委屈地说。
五.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一点。不要仅仅限于孩子的成绩、学习,也可以谈谈国家大事、职场上发生的事情、朋友、亲戚、邻居家的事情;多进行一下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谈论一些触动心灵和思想的话题,比如理想和奋斗、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性教育……关心孩子内心的多种需求,如:孩子的交友、尤其是异性交往,兴趣爱好、未来的人生规划……
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父母是这块神奇土地的首批耕耘者。正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所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希望父母用正确、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使亲子沟通更顺畅,更有效,亲子关系更和谐。共勉! End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一个热爱教育的英语老师,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天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