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因为关税、边防等种种问题,曾在特区边缘拉起一道近90公里长的铁丝网,开设进出特区内的检查站,外来人员需持边防证进入特区,这就是后来俗称的深圳“二线关”。1985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全长84.6公里,沿线路面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用高达3米的铁丝网隔离。这道关口为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维护深圳社会治安、减轻粤港分界线管控压力、保证香港回归祖国平稳过渡等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制约深圳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化都市的障碍。
南方日报这段文章,言简意赅,短短几句话,就把二线关的历史讲清了。
然则,我这个曾在深圳混了近十年的人相信,深圳两千多万人里,估计有一千九百多万,对于二线关,都是浑浑噩噩的。他们知道梅林关、知道白芒关,知道南头关……知道从宝安、龙岗等关外地区到罗湖、福田、盐田、南山关内去,公交车经过这些关口的时候,可能会有武警上车来检查暂住证、居住证……如果没有,不好意思,请保留车票下车,通过验证大厅,去验身份证。过关之后,凭票可以上下一趟公交。若无身份证,那就进不了市内,请回——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关口,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有什么作用。
所以,当深圳整个市,都成为特区;当梅林关口不再检查,很多人根本不懂其中的重要意义——在他们感觉而言,就是方便了一些而已,不知道这是向着平等更近了一步。
才到深圳两年,某次,去看同学,既未带暂住证,又没带身份证,我在关口的公交车上,被请下了车。当时是晚上,怎么办?又不甘心回去,又不敢直接闯过去。我徘徊在梅林关北侧宽阔的广场。转了几圈,有个年轻男子问我,要不要过关?当时也没去想,他可能是个骗子,就问,怎样过?他说我带你。我就跟他走了,上了一辆白色的轿车。行驶不到五十米,他就赚了十块钱。
当时我的感觉是奇异的,认为自己是花了十块钱,对撞了过关检查制度。我就是个英雄……
那一时刻的我,全然不记得,自己带了暂住证,不需要下车的时候,是用一种优越感看着那些失望下车的人……
一道关口,映照出人性。
然而,所谓的优越感,所谓的对撞,都不过是出生在正常年代的八〇后为赋新词强说愁,虚幻的自我满足。
当我看完陈秉安先生的《大逃港》之后,我对整个深圳的感觉,都变了。
在深圳近十年,爬过很多次梧桐山、羊台山。同事们一起,嘻嘻哈哈,你追我赶,欢乐无比。下山之后,聚餐,吹酒,吹牛逼……
那时,从来不知道,四五十年前,这里的密林里,曾经躲着很多内地来的人。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从湖南甚至从遥远的黑龙江,跑到了梧桐山、羊台山,他们等着机会,他们还要穿过深圳河,到对岸能吃饱饭的地方去。
他们中的很多人,真的过了河;也有一些,淹死在深圳河中;还有一些,被背后射来的正义子弹射中——他们胆敢投奔资本主义,当然是不义的——还有一些,摔死在梧桐山与羊台山的悬崖下。
他们中的一些,就被匆忙埋在了树林之中,溪水之旁。当我们在作为景点的梧桐山、羊台山的小溪边洗汗、捉鱼的时候,从来不会去想,在山林的某处,正游荡着无依的魂灵。他们既未到想要去的地方,也再未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片不熟悉的土地上,他们不知道,是自己的命,帮助更多中国人吃饱了饭。
《大逃港》的封面上写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真实再现百万中国人大逃港的历史,找寻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
当人们讴歌深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伟大成就的时候,又有几人还记得这些改革之前,就献出了一切的人呢?
不管如何,改革开放之所以发生,乃因中国付出了太多代价。为了改革开放,无数人付出了心血乃至生命。今天的成就,都是建立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之上。只有向前闯新路,老路,不是路。(屏山石2018/01/16)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