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 2-1 生|生,就是“当下的希望”

大家好,欢迎回来。从今天开始是倒数第二个主题了。最后两次我们要谈论“生”和“死”这两个哲学的终极命题。之前读过一本书,叫《西藏生死书》,相信很多朋友也都很喜欢。但读完以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因为里面谈的很多都是所谓的濒死体验。好像是只有在濒死之际,在即将撒手尘寰的那一刻,生死才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好像在那一刻,你才真正有需要、有可能、有动力去对你的生命做一个最终的回顾和总结,然后呢,无论愿意与否,安静地、焦虑地、痛苦地等待着终极大限的到来。

但就哲学来说,其实生死的问题并非仅仅在这样一个接近最终的时刻才到来,而是伴随着你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你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其实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选择。即使你没有清醒意识到,即使你往往想让自己忘记,但生死的意识其实总是或明或暗地伴随着你,在某些关键的时刻,突然间刺痛你的心扉乃至灵魂。我的一位挚友,在亲眼目睹了一次死亡事件之后就感叹说,他其实都不知道他这些年来到底在忙些什么。死亡随时都会到来,还是赶紧做更紧迫的事情吧。

当然,大家还记得奥勒留说的,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也可能还记得苏格拉底说的,哲学就是让人做好坦然赴死的准备。更多的朋友可能会对加缪的名言记忆犹新,那就是每次呼吸都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挣扎和选择。但这些哲学家的洞见也好,领悟也好,多少都将生死这个问题变得无比的沉重,好像你就是在面对迫近着的死亡的压力和威胁之下,才能激发出生的领悟和行动的勇气。好像海德格尔式的“向死而生”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真的如此吗?

我还记得我在读研的时候,第一次课上老先生就说了一句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但海德格尔说的恰恰相反,“未知死,焉知生”。我后来一直都在思索这两句话之间的对比,可能也是东西方生死观之间的根本差异。很长一段时间,我跟大家一样,都很认同“向死而生”这个根本信条,因为真的很有一种切身切已的直接力量。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我开始慢慢领悟到孔子这句话的深刻启示。

是的,我们不妨问这样一个问题:生命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是来自它的对立面,也就是死亡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吗?还是说生命内在就有一种动力和压力,可以驱迫生命面对自身不断去创造不断去选择?柏格森那一讲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因为将生命的创造动力抒写得淋漓尽致。但今天开始,我想结合萨特的一篇讲演来启示出生命意义的另外一个思路:生命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来自生生不息的创造,而来自一种同样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一句话,生命可以是一场盛大的烟火,但它本也可以是一场无尽的苦行。生命,可以充满诗意曼妙的创造,但本也可以是拖着沉重的身躯和同样沉重的灵魂坚定前行。


生命,可以充满诗意曼妙的创造,但本也可以是拖着沉重的身躯和同样沉重的灵魂坚定前行。


萨特的存在主义带给我们的可能恰恰是这样一种启示。生命的动力,或许并不仅仅来自那个终极的大限,那个死亡的边界,而是时时刻刻都来自它自己,它的内部。“活下去”,就是康德意义上的绝对律令,就是生命跟自己缔结的神圣契约。但为什么说康德而不是加缪?那是因为,在加缪那里,生命时时刻刻总是一场战斗,为了什么战斗?为了个体的尊严,为了捍卫最底限的自由。但你仔细读读萨特的文本就会发现,他跟加缪是非常不一样的。他虽然也是充满着战斗精神的一个人,但对于他,生命更接近康德意义上的那种“义务”或使命,而并非仅仅是加缪式的绝望而荒谬的抗争。萨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具体的含义我们后面再解析,但现在大家先体会一下,相信能够领悟到生命作为最高义务的那种沉重但又庄严的含义:“因为从我涌现为存在的那一时刻起,我就独自承担世界的重量,没有任何东西或任何人可以帮助减轻它。”

所以我们今天这一讲的标题就是来自萨特在离世之前所接受的一篇正式的、长篇的访谈,《今天的希望》,这个文本也收到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小书里面,大家可以参考。这篇访谈里面,萨特对自己的人生、思想、政治立场等等进行了最终的回顾,因此很具有总结的意味。具体内容我们不多说了,就说这个标题,原来的法文形式就是L’Espoir maintenant...

直接译成英文,就是Hope, now,译成中文,不妨就是“希望就在今天”。为什么呢?萨特在访谈的一开始就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生命的希望原理:“我认为希望是人的一部分;人类的行动是超越的,那就是说,它总是在现在中孕育,从现在朝向一个未来的目标,我们又在现在中设法实现它”。我们还没有讲任何萨特哲学的原理,但大家可以直接来理解一下这句话的三层基本含义。

首先,“希望是人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希望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人活着,就是必然、必须去追求希望,实现希望,围绕希望而展开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

其次,为什么希望如此重要呢?那是因为“人的行动是超越的”。超越,在哲学史上有各种含义,但最简单的一个意思就是从有限向无限进行超越,突破有限性的束缚和边界,向着更高更远更多的可能性敞开。萨特在这里说得也是这个意思。生命就是要不断超越,超越现有的状态,超越既定的束缚。不要纠结于你“过去”都做了什么,也不要太过迷执于你“现在”到底是谁,因为更重要的是面对当下的自己来问一句:你还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还能够进行怎样的选择?

由此就涉及到这句话的第三层意思,那正是时间性。上节课刚刚讲完奥古斯丁的“延伸的现在”,很多同学大呼过瘾。但萨特的时间观又有所不同,他并不想在当下获得永恒,而更想在未来实现希望。为什么是未来?因为只有未来才能真正打开人的生存的各种未知的、未被限定的、甚至不可限定的可能性。只有朝向未来,你才能真正拥有超越当下的动力。但那样一个未来不是空洞的愿景,不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而恰恰是跟“现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孕育于“现在”,又要实现于“现在”。所以在标题里面我们为什么要说生命就是“当下的希望”?就是首先强调生是希望,然后再提示大家,生的希望是始终要跟当下的现实和行动联结在一起的


生的希望是始终要跟当下的现实和行动联结在一起的

但是,读到这里,你可能又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萨特所说的这个希望,可能恰恰又要跟绝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它的时间结构是这样的:立足于现在,然后朝向未来进行筹划,再用未来开启的可能性来激活现在,最后落实到直接切实的行动。但这个时间性是有明显的困难的。首先,我们说萨特的这个未来要紧紧地跟现在绑在一起,但这既是它的长处也是它的弱势。长处在于,这个希望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总是言之有物的,切实可行的,是我们看得清、抓得到的未来,是我们做得到的未来。它是内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步行动的未来。但也正是因此,这个未来就需要一次次回到现在,一遍遍重新开始。它就像是克尔凯郭尔的那个“信仰的跳跃”,每次跳起来之后都要再度重重地落到大地之上。然后再一遍遍的轮回。

所以,在后面那个对谈者列维就说,“或许您不是谈希望而是谈绝望。”而萨特也并没有否定这一点,并且说:“因此在人的实在中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失败的信念。希望必然包含着失败,因为它要一次次从现在重新发动和开始。所以希望从本质上来说正是一种绝望。这恰恰是萨特的希望原理的题中之义。

这样看起来,萨特的这一番对于希望的讨论跟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又有何区别呢?希望和绝望之间的轮回和循环,难道不就是上山和下山的荒谬命运?没错,初看起来是这样的。但你一定别忘记,萨特的解决方案跟加缪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早年师承胡塞尔的现象学,甚至可算是胡塞尔的真传之一,但他后来发展出来一套非常特别的哲学体系。可以说,他跟胡塞尔之间的距离,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跟胡塞尔的距离要远得多。但也正因此,我们反倒可以说,他从现象学这个起点所进行的发挥是最为独特的,打上了他自己的最为鲜明的标签和烙印。这一点也是他跟加缪的比较大的差别所在。

加缪的独创主要是在文学书写里面,但萨特的创造,那就是完全从哲学开始,而且是有着一整套自创的哲学系统。只有从这个哲学系统出发,才能理解他对生命的那种近乎义务论的理解,才能明白他怎样真正超越了希望和绝望之间的看似难以超越的恶性循环。这一讲我们先点一下“意向性”这篇文章,下一讲我们重点谈一下虚无化、以及“自在”和“自为”这一对概念,然后才能有底气进入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文本之中。这篇讲演篇幅虽然短小,但实在是很浓缩,没有相关背景,是没办法充分理解的。

好,关于萨特对于“意向性”的理解,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他独创的概念,那就是“虚无化”。注意这个词的动名词形式,“虚无化”就是“使……变得虚无”。比如你经常听到有人说咱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价值的虚无化”,尤其一个体现就是所谓“道德沦丧”,那就是说,传统上流传下来的那些美德、价值等等都“变得虚无”了,消失不见了。但萨特说的“虚无化”不是泛泛地说,而是有一个特指,那就是意识。意识的“虚无化”,意识不断让自身变得虚无,这个就是萨特对胡塞尔的“意向性”的独到解释。

胡塞尔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一个特别麻烦的概念,但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一切意识都是关于……的意识”(all consciousness is about ...)。你可能一眼就看出来了,胡塞尔借用这个概念,其实就是想从笛卡尔式的“我思”里面跳出来,强调意识不是一个纯粹自足的内在领域,而是总是要“朝向”(about, toward, for...)外部的对象,因此,意识和对象的关系,内在和外在的关系,这个“关系”的维度恰恰是“意向性”这个关键概念所要强调的。不太精确地对比一下吧,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那胡塞尔就会说:“我思,故我在世界之中。”因为任何我思的前提都是我和对象的关系,也就是说,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才真正开始“思”的


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才真正开始“思”的。


这个意思萨特当然懂,但他就硬是从意向性里面读出了、或者说“编”出了“虚无化”这个意思。再强调一次,胡塞尔那里是绝对没有“虚无化”这个东西的。那么,意识的虚无化到底是怎么跟意向性联系在一起的呢?我们先看一段故事,下节课再读一段文本解释一下。

先说故事。这个是萨特自己在一次访谈中说的,他当时提到创作《存在与虚无》的背景:“我不能承受一个家的负担;在咖啡馆,他人仅仅是在那里而已。门打开了,走进一位漂亮女人,坐了下来。我看着她,马上就能将注意力转回我的空白稿纸之上,她不过像我意识中的一阵冲动,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我们引了这么一大段,但实在是很重要的。因为萨特的哲学里面,“情境”(Situation)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他晚期的系列文集就叫做《情境》,他把自己独创的戏剧形式就概括为“情境剧”。注意是情境剧而不是“情景剧”。情景剧一般是指那种场景是室内的轻喜剧,大概《老友记》这种吧。但萨特的情境剧可就不一样了,它虽然也往往布景简单,就那么几个人,但实际上是有着非常强烈的哲学含义的具有实验意谓的戏剧

情境,就是将人的生存抛进一个非常极端的场合之中,然后在其中展现出生存的困境,选择与行动的两难等等。一句话,情境剧,实际上是有着“试炼”,“考验”等等含义的。所以你在《存在与虚无》的文本里面看到大量的日常生活的场景,有咖啡馆里的侍者,有偷窥的人,有绝望的爱人等等等等,但这些决不是用来说明哲理的“案例”,而恰恰是激发哲理的“情境”。正是这些看似荒唐而极端的情境,引导着读者一步步逼近存在主义的生存主题。

上面引的这段话也不妨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当作是洞察意识的“虚无化”本性的一个鲜活但又极端的“情境”。一开始,萨特说他“不能承受一个家的负担”,所以宁愿选择去咖啡馆写作。这不是说,在家里就特别吵特别烦,根本没办法专心看书写作。而是说,家给我们套上了各种各样的“限定”,在家里,你是有明确的身份的,你是肩负着各种义务的,一句话,你的存在是被清清楚楚“规定”好了的。当然,在社会里面也是这样,但几乎没有一个场所像家那样给我们施加了如此明确的“重负”。那为什么要去咖啡馆呢?因为“他人仅仅是在那里。”看起来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但其实每个人都在忙他自己的事情,大家确实是“挤在一起”,但实际上又隔着“光年”,好像都是孤独运转的星球。

萨特设想这样一个“情境”也正是想让我们回归到纯粹个体的状态,暂时将世界和他人当作“背景”,将自己的意识状态独立出来,突显出来。那么,突显出来的意识状态是怎样的呢?就是后面他的目光被一个美女吸引的场景。你可以想象,一个丰姿绰约的美女走进来,那肯定会吸引你的目光,但你不会盯着看。如果你被她吸引,好像就感觉你的意识状态被“固着”了,被凝止了,但你的意识本身是不甘心这样的,它总是要不断地流动下去,清洗、冲刷掉所有让它停下来的东西。这就是很“虚无化”的体验。好,下节课我们结合《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这篇文章进一步解释。


原著版本推荐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 汤永宽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1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2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5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8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7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6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0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6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40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7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6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