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封西祀后半生
第九节 立太子
再说皇子赵受益,在刘娥和杨淑妃的精心抚养下,茁壮成长。赵受益天性仁孝宽裕,喜形不露于色。
赵受益称刘娥为大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刘娥性格严厉,动辄以礼法约束他,很少对他假以颜色,相比之下,杨淑妃则温婉得多。
赵受益小时有风痰症,刘娥禁止他吃虾子螃蟹等海鲜,而赵受益偏偏喜欢吃。杨淑妃就经常偷偷藏一些给品尝。杨淑妃也常常当面抱怨刘娥:“皇后何苦这样虐待我们的儿子!”刘娥也不辩驳,一笑置之。
赵恒本来有六个儿子,长子赵禔,次子赵祐,三子赵祗,四子赵祉,五子赵祈,赵受益后来改名赵祯,是第六个儿子。
赵禔、赵祗、赵祉、赵祈都是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赵恒甚至来不及给他们取名字。他们四人的名字,都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赏赐的,同时追封他们为王。
赵禔被追封为温王、赵祗为昌王、赵祉为信王、赵祈为钦王。
赵祐于公元995年出生,母亲是章穆郭皇后,四岁时被封为信国公,可惜的是,公元1003年又薨逝了。
赵祐是皇后之子,属嫡子,也是赵恒最宠爱的儿子,并打算立他为太子,所以他的陵墓是以太子规格建造的。赵祐死后,被追封为周王,赐谥悼献。
赵祯即位后,追赠二哥赵祐为太尉、中书令。公元1033年,再追册皇太子。
所以赵祯成了赵氏江山的独苗苗,赵恒将他交由刘娥抚养并没有错,特别是刘娥成了皇后之后,抚养赵祯更加是名正言顺。
在封建制度中,封建家主小妾所生儿子,都必须认家主夫人为嫡母,生母仅是姨母身份。赵祯生母李氏身份是刘娥的侍女,其地位,在封建家族中连小妾都不如。尽管皇帝赵恒可以随时改变李氏的身份,但赵恒对李氏的感情,显然远远比不上对刘娥来得炽热。
所以刘娥认赵祯为儿子,完全合乎情理、制度。这也是赵祯后来获悉自己生母是李氏后,对刘娥并没有产生怨恨的最根本原因。
刘娥有亏于李氏的做法,应该就是在生前没有让赵祯母子相认这一节。这当然是刘娥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考量。
但刘娥、杨淑妃精心抚育赵祯,还是有功于朝廷的。
公元1014年,赵祯被封为庆国公,第二年,晋封为寿春郡王,并开始在资善堂进学。公元1017年二月兼中书令,公元1018年二月,赵祯加太保,进封昪王。
八月,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赵恒准奏。
九月,赵恒正式册立赵祯为皇太子,任命李迪为太子太傅,李迪上表辞谢道:“先帝在位时,未尝设立太子师傅,臣安敢超越先朝宰相李沆?”
赵恒对李沆一贯尊敬之极,见李迪如此谦逊,对李迪更增好感,下诏让李迪以参知政事身份兼任太子宾客。同时诏令皇太子赵祯,对待太子宾客李迪,应该对待师傅一样。
赵恒在位后期,刘娥身为皇后,不但处置宫闱之事,有板有眼,有理有据;而且赵恒退朝后,阅览天下的奏章,多至深夜,但是再晚,刘娥总是陪伴左右。
有时赵恒处理政事遇到难题,愁眉不展,刘娥甚至提出自己的看法,往往能得到赵恒的赞赏,这实际上等于默许刘娥参与国事的处理。
刘娥聪明练达,记忆力超强,朝廷发生的事,只要她参与了的,都能记得清清楚楚,而赵恒却因为政事、床事操劳过度,越来越精力不济,因此,赵恒越来越倚重和信任刘娥。
李迪是反对立刘娥为皇后的最坚决者,赵恒能让李迪出任太子宾客,可见,此时刘娥对赵恒影响还不是很大。
公元1019年,商州(陕西商洛)捕获收藏禁书的道士谯文易,谯文易传言能驱使六丁六甲。审讯中,谯文易供出一个秘密,经常出入宰相王钦若家。
赵恒对这类方士最为忌讳,问王钦若是否属实,王钦若跪拜请罪,六月,赵恒罢免了王钦若的宰相,同时尊重王旦临终前的举荐,重新启用寇准为宰相。
佐料:王钦若是大宋开国后第一位南方人做宰相。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历来已久。
宋人无名氏笔记小说《道山清话》记载,赵匡胤遗训里有“不用南人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是否属实,有待历史学家考证。
但《宋史.王旦传》记载,真宗早想提拔王钦若为宰相,王旦便以“臣见祖宗朝未有南人当国者。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此亦公议也。”大加阻挠。
王旦死前一个月,王钦若才被大用,王钦若仍然发牢骚说:“为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王旦以识人善任著称,尚需找些“公议”一类的理由搪塞舆论,不敢过分露骨。寇准则公开以北人自居,排斥南人,肆无忌惮。
抚州人晏殊,和杨亿一样,七岁能写文章。公元1004年,晏殊十四岁,以神童被举荐,赵恒召其与进士千余人一并试廷,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赵恒嘉赏有加,赐晏殊同进士出身。
当时的宰相寇准不高兴,道:“晏殊是江南人!”
赵恒也觉得寇准太过直裸裸,回头反驳道:“张九龄不是江南人吗?”(张九龄是唐朝名相,广东韶关人)。
王钦若状貌短小,脖子下有个大肉瘤,世人称他为“瘿相”。但他的心机、谋术过人,性格又狡诈,赵恒有什么动向,王钦若都能揣摩到位,曲意逢迎,以中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