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效应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

深夜刷直播,手指不听使唤地狂点“下单”,满脑子都是“这个我好需要”;结果第二天一睁眼,看着待发货列表,又火速点了“退款”,心里还纳闷:昨晚我咋这么冲动?

别慌,不止你这样——这不是意志力差,是我们都掉进了“深夜效应”的坑。

啥是“深夜效应”?说白了就是:夜深了,大脑累了,理性就暂时“下班”了,情绪和冲动反而被放大,成了主导。

白天你明明能管住嘴,对着外卖软件告诉自己“今天要健康饮食”;可到了深夜11点半,肚子一饿,立马找借口:“吃点宵夜怕啥?明天再减肥也不迟。”

白天你拍着胸脯说“今晚一定11点睡”;结果到了晚上,刷视频刷得停不下来,一看时间,都凌晨1点了,只能懊恼地放下手机。

真不是你没毅力,是深夜的大脑,确实不靠谱。

心理学早说了:熬到深夜,大脑里负责理性思考、管着我们别冲动的“前额叶皮层”,会累得没力气工作;而管情绪、管欲望的“边缘系统”,却越来越活跃。所以深夜的我们,更容易脑子一热做傻事,也更容易被情绪牵着走。

想摆脱这种“深夜失控”?其实不难,记住这4招就够了:

1. 深夜别做重大决定

不管是想分手、辞工作,还是琢磨着要开始一段新感情,千万别在深夜拍板。哪怕心里再急,先写在备忘录里,等第二天早上再看。你会发现:白天清醒的大脑,给出的答案往往更靠谱。

2. 深夜别过度交流

深夜的情绪特别容易走极端,尤其是感情里。半夜发长篇大论的消息,大多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添乱——可能你越说越激动,对方越看越委屈,最后矛盾反而闹大了。想发的长消息,先存着,第二天冷静了再决定发不发。

3. 给大脑一个“关机仪式”

很多人睡不着,不是不困,是没让大脑“停下来”。睡前可以试试:泡个热水脚,读几页不费脑的书,或者花几分钟深呼吸、简单冥想。这些小事就像给大脑“按减速键”,帮它慢慢放松,准备入睡。

4. 把问题留给白天

深夜里让你崩溃到掉眼泪的事,等第二天太阳出来,再回头看,往往没那么严重了。与其在黑夜里跟情绪较劲,不如告诉自己:“这事不急,等明天清醒了再想。”

    其实深夜的“失控”不可怕,只要摸清大脑的“小脾气”,提前做好准备,就能少点后悔,多份踏实——毕竟,好好睡觉、清醒做事,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呀。

深夜效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 这个月材料采购帐单明日到期付款,帐单金额1.5万。不由诧异,居然比上个月多了五千左右。...
    华年小筑阅读 90评论 0 9
  • 深夜效应是心理学现象,指人们在深夜时段因生理疲劳、情绪波动及认知资源枯竭,更容易做出冲动或非理性决策的行为模式。 ...
    未末申初阅读 23评论 0 0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作“深夜效应”,它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在深夜做决定。 深夜效应是指在夜半时分,由于环境安静、孤独...
    乱云飞渡的天空阅读 214评论 0 19
  • 阿城师兄坐在我面前,哭丧着脸。 我吸了一口饮料,小心翼翼地问道:“真的分了吗?”师兄给了我高频率的点头和欲哭无泪的...
    柒柒柒柒丶阅读 1,797评论 0 1
  • 1 昨天刷朋友圈,刷到这张图片: 看完这张图片,顿时觉得自己膝盖中箭,因为代入感太强。 其实多数人也是这样,在深夜...
    S的魔镜阅读 5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