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曲:
《如果还有明天》 - 薛岳
歌曲链接:《如果还有明天》 - 薛岳
一点介绍:
这首歌选自薛岳1990年专辑《生老病死》,是薛岳的第五张专辑,也是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张专辑。似乎他已知自已命不长矣,所以专辑用上了这样一个"参透生死"的名字"生老病死"。专辑是在1990年,也就是薛岳走的那一年的夏末首次发行。在他生命将告终止前,在几位好友的帮忙下,他很用心也很辛苦地完成这张作品。看到在香港录音室里拍摄到薛岳录唱的画面会不禁让人动容,因为被他那份努力用尽生命中仅有力量却有如此强大震撼力的音符而感动,这是一张在音乐创作、制作、艺人表现都足以代表薛岳音乐后期也是台湾音乐将来的典范。
专辑一共是十首曲子,仍旧是POP-ROCK、BLUES、JAZZ 的音乐路线,令人惊奇的是在专辑中找不到一丝行将辞世的哀伤与悲痛,有的却只是更多的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薛岳,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摇滚之父”,在他三十多岁时,被确诊癌症末期。他的好友兼音乐人刘伟仁得知薛岳患有癌症后,就制作了这首《如果还有明天》送给他,但最终薛岳还是在他36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面对命运的安排,现实的无奈,一个面临死亡的人唱出来的感觉不是颓废不是悲痛,而是将剩余的生命激情挥洒以及最终的告白,或许更多的还有他的不舍和他不服命运安排的一种抵抗。
这个歌曲被翻唱过很多版本,信(前信乐团主唱),阿信(五月天主唱)都有唱过,应该算是台湾摇滚乐的经典曲目。但是薛岳的原唱版本依然最动人,录制这首歌时薛岳的身体状态已经很差,在录制后不久薛岳就离世了,所以他是在最后的时刻用这首歌和他的歌迷告别,那一句句的“如果还有明天”,表达了多么强烈的对生的渴望。
几句歌词:
如果还有明天
你想怎样装扮你的脸
如果没有明天
要怎么说再见
一些感受:
在中国人的世俗观点中,“死亡”一直都是一个禁忌,通常人们不愿意提这两个字,但是逃避不代表它不会到来,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就按照本能的方式、习惯的方式去生存,终有一天那个时候到了,你只剩下无限的悔恨。
“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总是会在一些意外事故的新闻评论里看到这句话。我们总是会对生命的突然逝去感到惋惜,比如说最近的热点高云翔事件,36岁的高云翔本该拥有着灿烂的人生,却在一个凌晨戛然而止,无论事后如何补救,生命的逝去已经无法挽回。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我们只有意识到一个事物存在之后,这个事物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存在,只有在本真决断之后才能拥有自己的时间性,意识到时间有限,才会珍惜利用时间,只有意识到自己会死,才会在真的死亡之前做出相应的决断,去直面死神的来临。
著名思想家奥利给曾说过:“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是面对恐惧”,我们无法预知最终时刻的到来,只有认真的度过每一天,不让自己后悔,才是对“死亡”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