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0-05-28
听说,澳门葡京的支柱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读过支柱未倒时的新闻,被称为“爱国资本家”。
偶然看了一眼近期新闻,发现有一个热点和衍生的评论略显刺眼。
澳门赌王何鸿燊去世。
热议有表达惋惜的,追忆的,甚至是羡慕的。当然主要是羡慕他留下的巨额财产。
也许是由于港台影视的渲染,『赌王』这个称呼似乎带上了那么一点传奇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周润发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人们在脑海中自动运行了Deepfake,把发哥的脸安到了赌王头上。
但试想一下,比如『药王』张鸿燊,是不是就少了那么一点英气,建议把货源地从金三角改成印度,封为『药神』。再比如『娼王』李鸿燊,嗯……你品,你细品。
那么凭什么『赌王』这个称呼和顶着这个称呼的人能够受人追捧。有人说,他也参与房地产等其他产业,促进了澳门经济繁荣。但他发家的途径和主要的资产都还是依靠经营博彩。
我以为,对他的评价已经与他个人本身的人品、人格、能力、道德无关,他给大众留下的标签就是原罪。就好像杀人犯不会因为过马路扶了一下老奶奶而免除死刑。当然,死刑犯还是可以通过『表现良好』而获得减刑,就好像『赌王』因为参与了一些慈善事业,买回了一些流失文物,就突然变身正义之士、公民楷模一样。
原罪有二,其一是赌博。
『黄赌毒』始终是『黄赌毒』,虽然在官方叫法中,把赌博的赌字去掉,换成一个彩字,称为博彩,略为遮羞,但本质并没有任何变化。由于历史原因,赌博在澳门合法,并不代表其存在就是合理的。『黄赌毒』并不是因为我国刑法将其定义为违法,所以不合理;而是因为其本身对于人性的破坏和毒害作用,而被写入了刑法。但因果常常被颠倒。
其二是明显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一夫多妻制。
当发现有这么多人津津乐道于『大房』、『二房』、『长房长孙』这些本应只出现在小说和电视剧里的称呼时,现实变成了电视剧,还是一部荒诞剧。从而也可知这对于大众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有多深远。满满的都是对权力、财富、地位的赤裸裸的追逐。
如果,作为家人,缅怀自己的丈夫、父亲、爷爷,这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
如果,何家人恰好与我有一样的想法,那么我猜想他们应该更希望一切安静低调地进行。生死之事被媒体拿出来消费,肯定不是一种良好的感受。毕竟『赌王』也还没到能开追悼会的程度,真要举办,该怎么描述其功绩呢,『由于他毕生的不懈努力,使多少人能够在澳门小小怡情,又使多少家庭因此灰飞烟灭』云云。
但如果,希望借媒体和舆论之声,为自己争夺遗产造势的话,那必然是音量越大越好。而网上突然冒出来的众多肖子贤孙们,被当成了枪而不自知。
大众的思想和认知太容易被左右。有的人是不知为知之,在毫无知觉中接受舆论和媒体的洗脑,并主动充当传播路径的一环;有的人是知之为不知,虽明了这其中多少是夹带了私货,但乐得有人代替其思考,参与这场吃瓜盛宴。
就像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一家之言、一面之词和一己之私,但不如此似乎已无法博得哪怕一点点眼球。
同样是名人去世,不由得让我想起另外两位名人。
其一是杨绛。2016年5月25日。
犹记得那时,朋友圈挂起一股追忆杨绛的风潮,似乎不说两句,自己就离文化圈远了很多。但真要问起来,你喜欢杨绛什么,你看过她的什么作品,可能搜肠刮肚后能够冒出一本《我们仨》。其实这个散文集对于她来说,也就是日常生活的随笔,以她的水平作为标尺来衡量,也就属于发发朋友圈,记录一下心情。
更有甚者,因为一声『杨绛先生』的尊称,认为杨绛是男性。
其二是科比。而关于科比,则要从2016年4月他退役时说起。
同样是铺天盖地的各种热评和追忆,不管是打球的,还是看球的,抑或是既不打球也不看球的,都在感慨自己青葱岁月的逝去,以及一个时代的终结。
同时,还有不少人祝愿科比在天堂没有伤痛。
我不知道科比在看到这些祝愿时是什么心情,也许他会感谢粉丝们的一键三连关注支持。
后来,在2020年1月,当科比乘坐的飞机失事,当他真的驾鹤西去后,又是一波轰轰烈烈的缅怀。而当人们把4年前的祝愿翻出来放到现在,那些文字读起来似乎没有任何违和感。当真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领悟到了什么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