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减少。
减而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
一旦能够做到清静无为,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了。
治理天下的常道是无为而治,
如果繁苛的政令侵扰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了。
【主旨】
本章说明求学与求道的区别:求学增长知识,越学越多;求道则净化内心,越来越虚静。
理想的求学与求道是相通的:求学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求道要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回归初元。
【同理】
为学者,博闻多识,以通于理。就是人生都要经历学习知识、明白事理由少到多的艰苦积累过程。天天有所学,曰积月累,积少成多,在此基础上提升认识,掌握更多知识,
为道者,禀要执本,以简于事,就是一个学道、悟道、行道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境界,讲究的是内心的修行。太多外在的东西,就会导致内心的纷扰、困惑、迷乱,不但看不清真相,还会让人不知所措。所以体悟大道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尽量减少纷扰。
【自悟】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获取、累积、发展、创造和断舍离的过程。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合乎自然规律,懂得放弃琐事,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
经历过艰难困苦,就能积累知识、能力、财富:断舍离弃去旧思想、旧物品,就能向着更精致的人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