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不要转管理,我非常认同一种判断原则——看看你的成就感来源于什么。”
NO.3
一
从工程师到管理者
我是祖明。08年校招入职百度,十年弹指一挥间。
年纪越向40靠拢,越觉得时间过得快。仿佛还身处十年前某个刚下班的凌晨,听泽胤在普天门口大喊“没过12点下班都不算加班!”
十年,也让我的身份从一名工程师,转变成了一名团队管理者,回顾整个这十年,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08年从北邮毕业后入职百度,一直到2011年,这三年是我以工程师身份在百度打拼的阶段。
这个阶段,我从一个新兵蛋子,在老兵的带领下摸爬滚打,然后自己也慢慢变成了一个老兵。这个阶段的成长,和大多数职场新人一样,是肉眼可见的入行成长。
2012年,我开始懵懵懂懂地转为管理者角色。
从12年到16年,我从一个管理新人,成长为了一个带着上百人团队的管理者。这四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四年。
这期间做的很多事情,和很多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都是我会铭记一生的经历。
对我价值最大的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遇到了几位非常优秀的上级和搭班的高T。他们教会了我什么是管理者的成熟度,什么是管理的本质,教会了我要做自我认知。他们定义了什么是优秀和卓越,并且把这种定义不断传递给团队。
第二个部分,是我们团队拥有了非常多优秀的同学。我和这些优秀的前段工程师们一起,打造了EFE、ECharts、百度前端技术学院等团队和产品品牌。我们团队的工程师无论去到哪个团队,都能迅速成为那个团队的技术骨干和栋梁。
2017年至今,是我在百度的第三个职业阶段,我从一个技术职能团队的管理者,转向了业务团队的管理者。
在17年之前,团队规模发展很快,团队成员的技术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孵化出不少技术产品,并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如何在公司的业务中贡献更大的价值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
在2017年,借着公司组织结构调整的机会,我带着一小部分团队加入到百度内容生态体系,开始了个人和团队的转型。我们从一个横向的前端技术团队,转变为支持完整业务的技术全栈团队。
在这次转变中,我和团队的技术能力、技术视野、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于业务的敏感度、判断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基于这些经历,我在18年春天再次做出转变,加入了百度智能小程序团队,开始踏入又一个新的技术及业务领域。
二
技术要不要转管理
如何判断自己要不要转管理,我非常认同一种判断原则,是我之前的一位上级雯玉在一次会上提到的:“看看你的成就感来源于什么。”
同样一件事情,你是单枪匹马解决掉比较兴奋,还是你负责定目标、搭舞台,然后让团队把这个事情解决掉你会更兴奋?大部分适合做管理的人,成就感来源是后者。当然这种判断有时候不是一下子就能判断准,需要有一定的经历和积累来作为判断依据。
另外,除了成就感,你还需要适度考虑你是否有意愿去做管理需要做的事情。例如大量的沟通协作、项目推进,招聘培养人才等等。
只有做事有意愿,并且做出了成就感,你才会工作得开心。而开心地工作,不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吗?
三
技术转管理该怎么转
最初转向管理岗位的时候,对管理到底是什么,我其实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也常常遇到难题。
在转型初期,我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决定什么事情该自己做,什么事情该交给团队成员做?
有的时候我会保留做工程师的习惯,很多事情自己上手,承担很多任务。有的时候又会过度授权,把一些不该由一线同学承担的任务也分配出去。
另一个常遇到的问题是自己经常患得患失。担心自己现在做了管理没时间写代码,技术就丢掉了。但团队和业务管理工作占用大量精力,又使自己难以有很多时间去真正参与业务代码工作。
所以那时候我经常在这种焦虑中摇摆、动摇,也曾经动过不再做管理,回到纯技术岗位的念头。
这两个问题,相信一些想转管理或者刚转管理的技术同学,可能也会有类似的考虑和担忧。如何解决?其实没有特别标准的答案,毕竟不同的公司、团队、个人,面临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
度过那段手足无措的焦虑期,我自己也用了一定的时间,当时不断尝试的解决方法有两个:
第一,多交流。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把出现的问题和你的上级交流,和有经验的其他管理者交流,和你的团队成员交流。
在百度简单可依赖的工程师文化中,新晋管理者一定不要因为自己身份的变换而产生什么顾虑。简单直接地把你遇到的困难,把你的想法和周围人讨论,能够帮助你更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问题,寻找解法。
第二,多读书。管理需要大量经验积累,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学习。除了公司安排的管理培训外,自己多去读一些管理方面的经典书籍,能够帮你更快地对“管理什么”、“管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管理”等问题建立更好的认知。
这些认知,能在你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帮你更快地抓住问题本质,找到解决方案,也能帮助你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方法论。
四
转型管理后的两大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能够从容地面对变化,看待变化。
在百度这十年,我汇报过的上级却超过了10个,部门名字也换了不下20个,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面对“变化”,我的心态从最开始对变化有排斥和抗拒,到能够适应变化、拥抱变化,再到带领团队有意识主动去做一些变化。这种心态上的转变,应该是源自这几个原因:
首先是在经历过许多变化后,就会印证中国一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时常复盘,你会发现每一次变化都会为自己带来不小收获。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东西,接触更多的业务和行业,了解更多的技术栈,这些收益会让你更加从容地面对变化。
同时在变化过程中,你能发现总有一些人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跑得更快,他们在变化过程中的行为、心态会成为你的榜样。
关于“变化”,最后再推荐一下一位对我非常重要的领导和导师——湛哥对我的一句教诲:“不要在低谷的时候轻易做出选择,这个时候多读读书,多和人交流”。
第二个收获,是深刻了解到了当你专注投入到一个事情时,你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会对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价值。
这里分享两个发生在我们团队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ECharts,这是我们团队的一个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开源产品,2012年的时候由团队的一位同学发起。作为一个工程师,他同时承担研发、产品、运营、技术支持等所有角色,一年进行了四五十场对外分享,走访了十余个客户。
这些行为,源于他对于他所做的事情的倾心投入,源于他相信他所做的事情是一个正确的事情,是对用户有价值,对行业有价值,对公司有价值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在百度领工资的一份工作。
后续这个产品的所有同学,都继承了他这份文化,使得ECharts一路走来,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开源产品之一。
和ECharts类似的例子还有百度前端技术学院,一个大家业余时间做的公益性的项目。
作为一个前端出身的管理者,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学习前端,同时,也希望百度能够成为前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们也非常认同这一目标,所以大家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项目中,每天同学们都自发有许多新的想法,来改善项目。
每年学院开课,大家都会激动地守在电脑前,看着实时报名数据,体会这份喜悦。也时常会被各种期待我们开课,或者因为参加学院而找到工作的用户留言所激励和感动。
这两个项目,都让我越发感受到,当一个团队里的大家认准了目标,并且全力以赴的时候,到底能够爆发出什么样的主动能动性,能够为产品贡献多大的价值。
五
新的成长KPI
正如最开始提到的,在百度,我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人技术能力的成长,第二阶段在团队管理方面有所成长,而现在身处的第三阶段,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在了帮助业务成长上。
当下这个阶段,我也给自己定下了新的成长目标。
在百度这些年,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百度人,并且和他们共事。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不同的优点,也能找到共有的特质。
尤其是那些在业务上有所建树的同学,我发现他们都有以下特质:owner意识、乐观积极、坚韧的毅力、勤奋和不断思考。
这些特质,正是我希望自己当下能更深地感受、体验、学习,并且逐渐养成习惯的一些特质。
对Java技术,架构技术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QQ群629740746,一起学习,相互讨论。
群内已经有小伙伴将知识体系整理好(源码,笔记,PPT,学习视频),欢迎加群免费领取
加QQ群629740746,免费领取资料
分享给喜欢Java,喜欢编程,有梦想成为架构师的程序员们,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点击阅读原文,交个朋友,一起进步吧!
不是Java程序员也没关系,帮忙转发给更多朋友!谢谢。
作者:大齐老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e7501396c8b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