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财主,靠做买卖发家致富,大家都叫他李员外。李员外早期忙于做买卖,经常在外奔波,老来得子。李员外家财万贯,少不了对其子疼爱有加、万般呵护。其子从小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
其子到了六周岁,李员外请了私塾教书先生到府教其子读书识字。教书先生教了三天,摇着头向李员外请辞,只留下一句话:恕晚生无能为力,另请高明。李员外先后大大小小请了十几位先生或秀才,不出三天都纷纷请辞。当地街头小巷早已传开说李员外生了个笨儿子。
转眼间其子已到十周岁龄了,仍一字未识,当地的先生秀才都不愿教其子识字,哪怕重金也不愿教。是日,李员外忧心匆匆地看着他儿子说:“儿啊,你爹老了,这家业迟早都要你来继承,你连字都不会识得,这以后可怎么办啊。”其子说:“爹爹,是那些先生不会教,其实我不笨,呵呵。”李员外听后心想,他是我儿子,怎么可能笨呢,一定是当地的先生们水平太差了,不知道怎么教我儿子,不行,我请个厉害的外地先生教我儿子。
于是,李员外叫人做了几张告示,贴在要经过当地的路口处,方便那些外地经过的文人学士见到。过了几天,有位上京赶考的书生经过此地,见到告示上写着:聘先生一名,教吾子识字,一字十两银子(相当于现代1000元人民币),诚者揭下告示到某某街李府应聘。这书生心想,赴京路途遥远,正担心盘缠不够,正好教其子一两字,赚点路费。于是揭下告示直奔李府而去。
书生到了李府门口,先不着急进府应聘,向旁人打听其子情况。一连打听好几个人,都说其子实在是笨,已十周岁未识一字。书生寻思一阵,有了主意进府应聘。
李员外正愁着张贴告示已好些天了,怎么一个应聘的人都没有,忽听有人应聘,喜出望外出来迎接。好茶奉上后,李员外问书生:“先生贵姓,从何而来啊?”书生忙回答道:“小生姓许,赴京赶考路过此地,见过告示,前来应聘。”李员外道:“吾儿天资过人,但未识一字,需有能之士方晓得教其识字,先生有办法否?”书生自信满满地说道:“若无能之士也不敢贸然揭下告示,三天之内必能让贵公子识字。”李员外喜出望外,叫下人安排起居,明天正式授课。
第二天,书生来到授课房间,李员外的儿子正在里面玩耍,见到书生大声说:“先生好。”然后乖巧地坐到位置上。书生心想,不是挺好的一个孩子吗,有礼貌懂规矩,怎么大家都说他笨。但是想着还是保险起见,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吧。然后在板上用毛笔画了一横,对着李员外的儿子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字,跟我读。”接下来两个人一直喊着一一一,喊了一上午。到了下午还是喊着一一一,喊到两个人都快没声了。第二天,书生照样来到授课的房间,笨儿子还是照样很有礼貌懂规矩的大声喊“先生好”。书生谨慎地问李员外的儿子:“昨日学的是什么字啊?”笨儿子回答说:“一。”书生笑着说:“很好,怎么写啊?”笨儿子走到板边,拿起毛笔对着昨日书生写的那字从边上一直描画过去,不偏不倚。书生说:“好,你桌面有笔纸,无需上前描划。”笨儿子答:“是,先生。”书生心想,还是保险起见,再教一天。然后又喊了一天“一”。到了第三天,笨儿子还是那么礼貌懂规矩,书生还是保险起见再喊一天“一”。
到了第四天,书生胸有成竹的告诉李员外他儿子已识字了,心想拿十两银子赴京赶考去。李员外把他儿子叫到大厅,问他儿子认识什么字了,其子挠了挠头。书生急了,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画了一横,说:“告诉你爹,这是何字?”笨儿子看了看,用手各种比划,然后挠了挠头说:“不识得。”书生生气地站了起来,大声吼道:“我们这三天教的字怎不识得?”笨儿子一脸懵的看着书生,然后用手比划着说:“不对啊先生,你写的这字这么大,那三天教的字那么大,怎会是你教的字呢?”书生一声叹气,径直而去。
感悟:正直的人心地很善良、懂礼貌,虽不是社会贡献的破坏分子,但直过了头也是社会无用之人,是保护还是抛弃?选哪个都会有人说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