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一样的女子
——致陈秋妤
我在“海豚就在家”的群里呼唤秋妤的时候,因为“妤”字在拼音输入法中要翻篇寻找,为了省事,我习惯写秋雨或秋鱼,好在秋妤也不会和我计较。
今晚看到秋妤在我文章《你们是我工作上的精神血脉》一文后的留言——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像溪流,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像永生花,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这么美丽的文字和她美丽的人一样,浅浅的,淡淡的,是一抹望不尽的风景。就像绵绵秋雨,在夏和秋的交替过程中,带来一场凉、一缕风,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从天幕中垂下来,缓缓的,渐进的,滴进泥土,润进草原,洇进连绵的雪山。所以,我把秋妤写成秋雨,是有另一层韵味的。
那么秋妤和秋鱼有什么关联呢?自从2014年秋妤进入我人生的画卷那刻起,我觉得这个女子过得像水中的鱼,自由自在,把一簇簇浪花推开,游向色彩斑斓的远方。的确,她的色彩是丰富的,除了一抹浅笑时常挂在脸上,像梨花,那么洁白,那么横无际涯。她还喜欢诗和远方。2015年春节过了大年三十,秋妤和家人、朋友风风火火自驾去了泸沽湖、云南,在蓝天白云下,青春的火焰尽情地燃烧,也为我带来一簇簇热情的火焰,我在她的带动下,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泸沽湖方向,和我的闺蜜一起。因为秋妤打头站,我一点不担心行程,她每天的吃、住、玩的地方就像是书中的一页,她看过了,翻过来,我继续看,接着赏。
虽然我没和她一起旅行,但精神上的殊途同归,比什么都好。
后来,秋妤就像我的左右手,在工作中给我体贴入微的帮助。我开车,她帮我接一个又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继续帮我发邮件。接电话并不比开车轻松,尤其是每天面对两部手机几十个电话忙不迭地地打进来,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秋妤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常常白天接电话,到了晚上,耳朵的疼蔓延至头部,怎么睡也睡不好。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2014年年底,秋妤和登琴陪我去彭水,面对一大堆美食、伴着风景如画的乌江,我和朋友们在滨江路上畅饮、赏月。大家豪情满怀,和乌江的水一样滚滚而来,一瓶一瓶的啤酒,中间还掺杂着白酒,“哗”地灌进来,不知不觉中,我感觉头脑眩晕,说话词不达意,走路摇摇晃晃——我喝醉了。秋妤和登琴,把我扶着,送我回宾馆。因为酒精的作用,我的胃在翻江倒海,头部像有个棒子在搅动,一股一股的疼痛似虫子在咬我。
“要不要紧,冯姐?”秋妤皱起眉头,焦急地问。后来,她和登琴商量,一个在宾馆把我看住,一个外出到附近的药房买药。过了十几分钟,我隐约看到,秋妤把买来的药兑了开水,因为水烫,秋妤俯下身把水吹凉,喂我喝下。第二天醒来,我看着秋妤和登琴忙前忙后,一个在烧水,一个在拭掉我衣服上的尘埃,我的眼里一阵湿润。我知道自己昨晚喝醉了,我问秋妤,我是不是喝了很多?秋妤朝我做了一个鬼脸,没事,冯姐,人生难得几回醉嘛。
大概在2015年初,秋妤和他的先生小李飞侠有了新的事业,小两口轰轰烈烈地开起了火锅店,名为“最火锅”。一听名字,就让人联想到花椒、胡椒、红油、毛肚、鸭肠在一锅红汤中“吱呀吱呀”嘘寒问暖的画面。当时,我为秋妤的火锅店写下了几句话:
醒来星月无边,醉里唇齿留香,梦里花落无声。
翻滚的是人生滋味,腾空的是麻辣鲜香。
厨中皆能手,盘中皆新鲜,锅中皆美味。
将各种佐料调剂为最重庆的味道,豪爽的快意在碗中叮叮当当。滚烫的红油,煮尽相思漫山城,万家灯火连山水。
食者可红袖,可鸿儒,可风流才子,可旗袍美人,可江湖袍哥,可寻常百姓。嘉陵江畔,观音桥北,蘸一口自制干油碟,喝一瓶正宗老白干,踏夕阳而来,披薄雾而归。
最义气的码头文化,最地道的俗人乐事,最耿直的重庆性情,在一壶红汤中对酒当歌。
简单的幸福,莫过于氤氲满城江水的红火嫩绿。
火锅店开业之初,我和阳阳、晓菡、张棋、老虎第一时间去“最火锅”品尝,小李见到我们,笑容被挤到了一堆,秋妤依旧是浅浅的笑。小李忙不迭地,像变魔术一样,一会从厨房里变出火爆腰花,一会端来一盘辣子鸡丁,整个夜晚,我们被麻辣鲜香包围,被浓浓的情谊萦绕。
自从最火锅入定观音桥后,秋妤和小李一直没有停歇,“最火锅”像他们夫妇俩下的棋,四处开花,从北到南,由东到西,浩浩荡荡地在美食街、步行街安家落户,就像秋妤脸上摊开的笑,一点一点地,浸润开来,从唇齿到胃部,从肌肤到血液,最后开成两江一朵璀璨的花。
这朵花,像秋雨一样,蓄满了温情,贮进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