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景时期的名将——周亚夫!作为绛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可谓将门虎子,深得汉文帝的信任,在文帝弥留之际一再告诫儿子汉景帝周亚夫可以重用。而当时,汉朝的北方正面临匈奴的时时入侵,可汉景帝却没有选择让周亚夫去打匈奴,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功劳太大——功高震主非好事
汉景帝即位刚刚三年,汉朝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吴楚七国之乱,在这次作乱中,年轻的汉景帝慌不择路,甚至做出了“杀晁错以谢天下”的愚蠢举动,可这样的行为并没有阻止七国之乱的蔓延,好在关键时刻,汉景帝想起了父亲文帝临终前的托付,找来了周亚夫统一指挥平叛行动。
在这次平叛战争中,周亚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用梁国拖住了吴楚这两个最强敌人的步伐,转而平定实力较弱的齐地诸国,在吴楚两国疲惫之时与梁国合兵一处,成功平定了七国之乱,成为了汉朝当时最大的功臣。
因为七国之乱,周亚夫被汉景帝封为丞相,走向了人生的顶点,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周亚夫那么大的功劳,面对的却是权力欲极强的汉景帝,此时的汉景帝已经开始忌惮周亚夫的实力,作为臣子有功并不可怕,可当你的功劳太大甚至盖过了皇帝的时候,却正是你最危险的时候。
尤其面对的还是汉景帝这样腹黑的皇帝,对于汉景帝而言,你周亚夫功劳已经够大了,我都有些镇不住了,怎么可能还会让你去打击匈奴继续立功呢?到时你功成名就,名满天下,可谁是皇帝就不好说了,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汉景帝宁愿放弃打击匈奴也必须抑制周亚夫,功劳太大,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
二、惹了不该惹的人——周亚夫孤家寡人
周亚夫虽然和汉景帝有些矛盾,可毕竟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还立有大功,即使皇帝暂时不用你,但只要你有关系,还是可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的,像汉武帝时期的公孙敖,因为作战失利被罢了官,可就是因为他曾经救过卫青一命,在卫青的帮助下重新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周亚夫的本事远在公孙敖之上,可在做人上,周亚夫却远远不如公孙敖,惹了不该惹的人。
在吴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制定计划的前提是梁国可以挡住吴楚叛军的进攻,这是他在考虑梁国实力的前提下做出的判断,可他没有想到,梁国的国君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窦太后最疼的儿子,因为这个事刘武记了仇,经常对汉景帝和窦太后打周亚夫的小报告,朝中最有权势的两个皇亲国戚被周亚夫得罪了,汉景帝还能用他吗?
其次,在周亚夫与汉景帝唱反调的过程中,虽然周亚夫极力反对,但汉景帝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办了,这其中两件都和王美人有关系,这让王美人对周亚夫也非常的不满意,难免对汉景帝吹些枕边风,又一个不该得罪的人让周亚夫得罪了!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可周亚夫却硬是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周亚夫能力再强,再是一颗金子,可没有伯乐去挖掘他,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三、周亚夫被埋没的真实原因——生不逢时!
前面,我们说了周亚夫不被汉景帝信任是因为他总站在汉景帝的到对面,又得罪了朝中的外戚和皇亲国戚,这些都是从周亚夫个人角度出发的,可再想一想,周亚夫即使没这些问题可能也上不了对抗匈奴的战场,因为周亚夫生不逢时!
1.汉景帝没时间
汉景帝一生一共只做了十六年的皇帝,而他的父亲汉文帝做了二十三年,儿子汉武帝做了五十四年,汉景帝这个皇帝做的时间实在是有些短。
2.汉景帝没精力
虽说十六年时间相比文武二帝有些短,可毕竟也是十多年,可就是这十多年,汉景帝都忙得不轻,刚刚即位的汉景帝也想做些事情,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选择削藩,结果步子迈大了反而弄了个七国之乱出来,虽然平定了叛乱可国家的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后期汉景帝疲于后宫的内斗,王美人,栗姬,长公主刘嫖,薄皇后,几个女人把后宫搅得天翻地覆,等他们折腾完了汉景帝又忙着给继承人清理障碍,前后加起来汉景帝根本没时间去打击匈奴。
3.汉景帝没条件
汉景帝时期,汉朝的整体还是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尤其是当时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手握大权,拥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皇权受到了一定的掣肘,汉景帝本身也没有对匈奴开战的条件。强如汉武帝,也是在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方针和窦太后去世后才正式对匈奴开战,而在窦太后生前,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已经被窦太后扼杀在了摇篮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前期都没有机会对匈开战,更不要说汉景帝了。
因此,周亚夫实际上是生在了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的皇帝的统治下,一个没有基础没有条件的王朝时期内,想要在这个时期打击匈奴,只能说周亚夫生不逢时。西汉王朝,前有屈贾谊于长沙,后有冤亚夫于廷狱,究其原因,皆因生不逢时,岂不可惜!
周亚夫的悲剧是他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因为他的情商与性格,让周亚夫与他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因为那个时代的限制,让周亚夫无法发挥出他最大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悲哀,假如周亚夫在武帝开疆拓土时期,他的成就也许会不可限量,假如周亚夫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也许他在景帝时最大的成就也并非平定七国之乱,只是这一切也只能停留在如果上了,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