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真的很无辜,受父母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像宠物一样,喜欢的亲不够。烦恼时踹一边。别狡辩。想一想,大人情绪好时,即便孩子多磨磨人,也会耐心应对,将她化解。大人烦躁时,其实无形的气场已经让敏锐的孩子开始不安了。树枝的养分来自树干,树干出问题树枝能不颤抖么。这时她的反常,或是一个和平常一样的“错误”,都会激发你等待已久的,从外界吸收而有无法释怀的宣泄机会!因为她在最低处,你是强者。这样的事情我犯过,事后深深的后悔自责。将自己的无能错误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不公平,也不对等,她就是个孩子。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太少,关注和投入的时间太少,人在无助无能无法的时候才发脾气。
我们以为爱他,给他报很多补习班,买很多食品玩具就好了。其实他最开心的是能和你一起参与做一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报了什么,哪什么结果。她希望和你作业交流,在引导下有兴趣,有启发的享受有兴趣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最后学了什么交了作业,发个朋友圈。她通过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玩具的过程,在家长身上模仿学习你的任何。获得学习和陪伴的快乐,而不只拥有堆积成山的玩具她仍然不快乐。我们以为他还要更多。物质再多也无法满足精神的丰盈和心灵的成长,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呢。这些细微敏感的体察,知道了还得做到。小孩子对家长就一个心,因为弱小还在探索和学习,学着与父母分离的阶段,成长就意味着独立,就意味着要保持舒适的距离。
养个孩子要这么费劲吗?
我觉得非但,把这些当做负担。因为即便你如何,小苗都会按自己的方式成长。你改变不了她的基因,也有你的部分,就像你小时的叛逆是一样的。我们能做的是守护,引导,陪伴,用更智慧的方式,看到她的现在和未来,看到了远方平静的在哪里等待他成长和走过来。说是教育孩子,其实是让“自己重生”,让“家庭重建”她带着父母你们不同的基因,融汇到一个结合体,这里面有着各种情绪、习惯、性格、等等。在一起组建,磨合。她就是你们的折射,透过她的问题恰恰能看到你,看到你们,和你们这个家庭。
留意到,幼儿园有个脾气很暴躁的小孩,每次都是姥姥接放学,经常不情愿哭着离开。小朋友也不太愿意和她接近。又一次,突然看到她妈妈出现了。自然就明白了一些。这位妈妈也不怎么和其他家长交流,也没在孩子身边,几乎没参加过幼儿园的活动。大部分看着手机,可能也真的很忙,可能、、、可能别人也不会说,自己也没意识到,观察和自我反思的意识真的很重要,否则自己真的就自己蒙在鼓里,说烦了,人家也懒得跟你交流,红灯思维,就错失了改变成长的机会、、、。
我们以为在教孩子,更多修行成长在自己啊
也更深体会,老祖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家都管不好怎么能做好工作,或企业呢。
现在人心一粗三mang(心盲,心茫,心忙)看不到根了。关注“大事”,忽视“小事”,心一直向外找,向外看,向外求,直到转了几个圈才发现,源头就在自己和内在。
看到尹建莉教授的教子经,提到爱和溺爱的文章很震动。深入骨髓的深刻。
爱的本质是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而溺爱的本质是管制、包办、批评。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说的太好了,nlp李中莹老师也介绍过,孩子的成长是爱不断分离的过程,很矛盾,既难以割舍的疼爱,又需要个体人格独立发展的真爱。心理学家 武志红在《爱为何会伤人》。也通过介绍夫妻关系同样表达类似的思想,夫妻关系的三个阶段,从假设完满无条件的接受,到发现现实强迫式的希望改造对方,最后回归面对现实的不完美彼此接受和陪伴。所以,我们大家一直忙着工作,忙着生活,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模仿,有错误的见解解释错误,用碎片化的知见,针对整体。真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观察体会。道法自然,如此相通。
我们对爱和亲密关系没有吃透背后的道和理。对孩子普遍物质上关照,精神和自由,潜能方面的培养还缺乏方法。爱则是给孩子独立性,独立性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我们对孩子的强迫本质是不宽容自己《宽恕自己》。溺爱孩子不敢放手是害怕失去,有一天她早晚长大要离开我们,是自己童年没有满足的愿望和物质统统给她来慰藉自己的缺憾。自私包办,只能让她错失未来的成长机会。
就在发文的早上,孩子上幼儿园发生一个小插曲,从穿袜子开始,到裤子,到梳头发。一直任性哭闹个不停,不是袜子不合适,就是这个那个,甚至埋怨抱怨,摔打。我及时哄了哄她转移注意力,待情绪稳定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磨叽了半个多小时才出门。“简直是无理取闹”放在以往,必须大声呵斥,棍棒伺候。毕竟发了此文,冷静吧,忍了(你对她采取什么方式,她都会记住“回报”你,甚至遗传到下一代)。于是,我把这个过程当成了观察者,跳出来,平静心情,观察她的情绪变化,分析可能原来早上都是妈妈搭理穿衣,陪她一起出门,今天有事先走,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像这样的情形也非但一次,只是我现在的智慧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她又太小无法表达真实意图。所以先保持克制冷静,加强观察体会和学习应对吧。
教在孩子,育在自己,彼此和谐共生,透过她发现深层未知的自己,发现自我,督促自己,完善自我。创造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此文也是抛砖引玉,在子女教育上刚刚起步,欢迎朋友们专家们批评指导。“至要莫如教子”
我们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如同不了解“本我”的世界一样
http://baobao.sohu.com/20150915/n421195783.shtml孩子的内心是个神秘的世界,是我们成年人所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