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早上听书,正好听到樊登老师在介绍《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发现许多内容值得学习和运用。因此找来电子书阅读。
本书提出了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自我调整等教育理念。我还未完成整本书的学习,但光是不越界这个理念对我来说就已经受益匪浅。
在接触这一理念前,我虽然对待孩子也算是民主,关于他的许多事情都要求他参与决策,学业上也不很强求。但并不是坚定的执行者。总会为了群里的老母亲的鸡血言论沸腾,也会面对小主不理想的成绩而摇摆。
但这次读到不越界这一观点后,我豁然开朗。无论怎样,与孩子相处的前提必须是平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越界,是许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事情。尤其是面对未成年的孩子。
不可否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引导,该可做到怎样的尺度,缺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在中国的家庭里“边界”常常是不明晰的,经常存在越界的情况。书中作者列举了“夹菜”的例子。我们经常听到的“都是为了你好!”以及“有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许多人喜欢打着各种旗号去入侵别人的边界,干涉他人的私事。对待成年人都如此,何况对待幼儿呢?
其实想想,干涉孩子的原因往往还是自己有遗憾;自己不能接受孩子不优秀,因为孩子做的不好意味着我不称职……
可是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你和孩子两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属于明天的,那是我们的视野无法达到的远方。我们大部分的经验对于他们的将来根本不适用。
而我们同样拥有着今天,不能忘却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现在许多人开始说要佛系养娃,保命要紧。其实只要做到不越界,平等对待孩子就是善待自己。
自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