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满洲镶黄旗,家世优越。
她,从小知书达理,端庄文静,姿容窈窕,是雍正钦定的准太子妃人选。
她,让乾隆维持着前二十余年的彬彬有礼,而她的离世,更让乾隆写下百数十篇悼亡诗赋。
故宫博物院中至今还陈列着富察皇后当年的朝服,色泽明亮庄重,绣有龙凤齐飞,似乎也能将我们带回历史现场,看一看究竟是怎样的人物,竟能让乾隆屡屡违制,思念如斯。
---1---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富察皇后与乾隆皇帝的邂逅并不像许多网络小说中所写的那般曲折离奇,反而中规中矩得像是平凡人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为最终选定富察皇后嫁给乾隆皇帝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
在富察氏后人的回忆录中曾有记载,雍亲王突然到访,察哈尔总管李荣保携妻女迎见。那时的雍亲王看到李荣保家时年九岁的小格格,见其字迹流畅,结构严整,不像是个幼童所写,便考了一考。小格格略加思索,提笔写下圣祖康熙的五言绝句《古北口》:
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听完富察氏对“德”字的讲解,雍亲王赞不绝口,回宫之后更叫来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借小格格的书法卷幅激励三位阿哥:“你们再不努力,可要连一个九岁女童都不如了啊!”
这位小格格便是年幼时的富察皇后。
雍正五年,时年十五岁的富察氏为雍正帝一眼看中,指给当时秘定为皇储的四阿哥弘历为嫡福晋。同年七月,弘历与富察氏在紫禁城内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良缘永结,匹配同称。二人感情深挚,乾隆登基后不久便将富察氏立为中宫皇后,从此乾隆在朝堂上一展风采,待臣子温润有礼,富察皇后在后宫做出表率,安定内治。
富察皇后与乾隆的感情究竟有多深呢?大概看一下二人的生育记录便可以得知。
雍正六年(1728年),生弘历长女。
雍正八年(1730年),生次子永琏。
雍正九年(1731年),生弘历第三女。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
后宫向来是个不缺乏软玉温香的所在,乾隆也并未像明孝宗一样终身一夫一妻。但富察皇后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性格品行逐渐温暖了乾隆皇帝的心,也让乾隆对她宠爱有加。现代有情侣版手机壳,情侣头像,乾隆浪漫起来可就是大手笔,人家是直接送房子——赐居。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赐弘历号长春居士。为了表达对皇后的爱意,登基后,皇后在紫禁城赐居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将与自己名号相匹配的地方赐给皇后居住,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除了物质上的赠与,要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情有多深,还可以查找文字记录。恰巧乾隆喜欢写诗,在他的诗中,富察皇后更是占了绝大多数的篇幅。以“绝伦轶巾帼”赞其独一无二,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述二人相知相思,就连“一日不见如三月”这样的语句都能出现在帝王写皇后的诗句中,可见感情至深。
但这样的好日子,被皇子的猝然离世打断了。
雍正八年,富察氏生弘历次子,雍正帝亲自为这个皇孙赐名永琏,乾隆登基之后也将其秘密定为皇太子,未想到刚过了两年多,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巳刻夭亡,年仅9岁。富察皇后闻此噩耗悲痛欲绝,长病不起,许久才调试好身子。
平素勤政的青年乾隆皇帝更是接连五天没有临朝。并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谕曰: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按皇太子之礼为永琏隆重举丧,在之后的岁月中,乾隆也时常前去追念。
皇七子永琮的降生让帝后二人倍感欣慰,笃信佛教的乾隆颇为珍视这个小皇子,将其内定为皇位继承人。然而造化弄人,因为出痘,皇七子永琮未满两岁便夭折了。富察皇后再一次遭到深深的打击,而这次要想恢复如初,却已再无可能。
一年后,乾隆十三年,乾隆偕富察皇后等人谒孔庙、登泰山。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山东曲阜,三月十一日,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孝贤皇后便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
猝然而来的噩耗,让乾隆一时间难以置信。二十二年相知相守,随着富察皇后的溘然长逝,就此划上了句号。
---2---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乾隆曾在《戊辰大行皇后挽诗》中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对亡妻的追思,“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更主动将其治国的功劳分给富察皇后一份。
“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富察皇后的确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出身名门的她不仅能够摸透丈夫的心思,还能够巧妙地处理好婆媳关系。因为侍奉皇太后尤为上心,还曾受到乾隆的特意嘉奖。这里的皇太后就是《甄嬛传》中的嬛嬛了。不论影视剧与历史究竟差别有多大,能成为一代宫廷中最终的胜利者,能对下一任皇后嘉奖至此,也是实为不易的。
对待乾隆帝,富察皇后更是温柔相待。乾隆时期的大学士曾口述过帝后二人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乾隆皇帝患上疥疮,虽得到御医专业诊治,病愈后依然身体虚弱,需要静养百日才能恢复。富察皇后便从自己宫中搬去了皇帝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直到皇帝气色如初,身强体壮,才重新搬回自己的寝宫。身为后宫之主,在紧要关头时,她似乎从未将身份体面放在心上,而是时时刻刻将乾隆皇帝放在首位。而乾隆也能够放心地接受她对自己的这份体贴,不可不说是帝后之间一份难得可贵的默契。
《延禧攻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魏璎珞受人陷害丢失了孔雀羽线,便用鹿尾绒毛代替,并以此作为理由,反而受到富察皇后的嘉奖。此事也是从帝后的历史故事中化用而来,有据可循的。乾隆皇帝有一次在关外与富察皇后谈到祖上创业时的旧俗,是在衣物的袖口用鹿尾绒毛搓成的绒线做点缀,而不是用现在盛行的金线银线。富察皇后听完之后默记在心,回宫后便亲手缝制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的燧囊献给乾隆。而这枚燧囊被乾隆皇帝一直带在身边,仿佛富察皇后也如影随形一般。
另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是关于天气的。作为皇帝,国之要事之一便是关心全国各地的降雨,雨雪润泽土地,利于年成。大旱则劳民伤财,颗粒无收。而最为理解皇帝期待雨雪之心的便是富察皇后了。成为皇后的十三年中,富察皇后每逢雨雪便与乾隆同乐,逢大旱则同悲,让天气也成为帝后之间的一点链接。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
"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从此以后,大概每逢下雨,乾隆皇帝都会重新想起这位自己牵挂一生的皇后了吧。
你的悲伤便是我的悲伤,你的喜悦也是我的喜悦,民间夫妻做到如此尚且不易,富察皇后与乾隆皇帝却将这一点贯彻始终。
为闺阁少女则才华出众,为深宫皇后则温柔贤淑,为妻则关怀备至,为媳则孝顺有加。富察皇后有如此多的侧面,而每一个侧面却都是她自己。这么多的侧面让富察皇后一点一点地立体起来,让她与历史中那么多的皇后有所区分,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虽然她这一生都站在乾隆皇帝的身后,却从未迷失过,在她自己的位置上为乾隆皇帝施以最温柔也最有力的支撑,让他从风雨交加的朝堂一转身,便能放下心防,回到安静无虞的二人世界。
在她走后,乾隆皇帝回首时,再也没有这位女子的莞尔一笑了。
---3---三生石上忆此生
富察皇后去世十年之后,乾隆再次来到泰山,却已物是人非,颇有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他看见泰山山顶,便想起富察皇后那年染病而逝去的模样,挥笔而成缅怀之诗,并制成碑,永久纪念。
这块碑被放置在碧霞祠西碑亭内。
"瞬息十春岩电影,年来忧乐忆从头。谁能石上三生认,且看烟中九点浮。幻矣仙踪谢蓬海,悯哉民瘼指徐州。云巢若问前巡事,泪洒空庭不忍留"。
自你走后,皇后之位,任是谁来坐,都再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