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南山文体中心,看了来自百老汇的经典话剧《排队》。编剧是当代戏剧大师——伊斯雷尔·霍洛维茨,这是他进入华语世界的第一部话剧。
该剧创作于1965年,当年由美国最著名的LaMama剧团搬上舞台。我看的这版来自深圳胖鸟剧团,他们在2015年获得了授权,这也是这出火爆了半个世纪的荒诞剧在中国的首演。
老戏新演,加上是翻译过来的,需要打磨地方还挺多的。比如女演员普通话不太标准,让人跳戏,后半场的打光不太舒服,音乐切换有细微延时等。整体来说,瑕不掩瑜,因为本子实在太赞了!
PS:豆瓣上这出话剧,还是少于10人评价的状态。如果有机会,还是值得一看。
作为一部荒诞剧,《排队》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或者尤奈斯利的《犀牛》更易于大众理解,因为它讲述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所有的争执、推搡、小把戏,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这里我强烈要求高中课本应该选《排队》,当年看《等待戈多》的节选真是觉得好苦涩。
弗莱明、史蒂夫、莫莉、杜兰、阿诺,剧中的五个角色,在一条线面前,连排队要干嘛都没有弄清楚,就莫名其妙地一个接一个地排起来了。
在排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要把排在自己前面的人踹出队伍。期间种种可笑的谎言,欺骗,勾引,人性的卑劣暴露无遗。让人捧腹大笑。
“这是一条结实的好线。咋我那年代,见过一些性格的小线条,但这条是个美人儿。”——史蒂夫
国内首演基本上保留了原版的风味。看演员大喊着:莫莉~还有点看央视译制片儿的味道,浓郁的翻译腔。在表现人物角色的配乐方面,剧本则做了本土化处理,选了亚洲雄风,两只蝴蝶等替换原曲,帮助观众最大限度地理解人物性格。
作为一部创作于五十年前的荒诞剧,它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依然强烈。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这是一出对规矩嘲讽的戏剧。
现实生活中,我既是规矩的坚定执行者也是它的放纵者。
清明节出行,我到车站还有十分钟开车,而自动取票机前面大排长龙,我放弃了请求别人让我插队先取票。而等我排到最前面时,有人插过来请求先让她取票,我却同意了。这种心态其实矛盾的。
然而!我还是太肤浅!
作者对这出戏的解释是:“排队”这出戏是要让我们看到“竞争”是多么荒诞的人间秩序,而我们却还不断的咱们和复制这个恶习。
不一定每一场都这么有趣,一个单纯的记录和拓展。看话剧第七年,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好作品。
推荐给一部刚看完的百老汇90年代的音乐剧——《吉屋出租》(《rent》)。大概两个小时,下半场看到直接飙泪。B站上有高清资源。
豆瓣的介绍是,该剧一出,就囊获了包括普利策、托尼奖等全部奖项在内的全美所有的戏剧大奖奖项,成为音乐剧历史上获奖最多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