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辣肉、荷包蛋、素鸡,宽汤健面,辣肉过桥”。
一碗窝心的辣肉面,能让一个上午活力满满。在上海吃面的众多选择中,最爱如此,说起这简单的辣肉浇头,却大有文章可写。
辣肉面的历史
上海的本帮菜给大家的感觉是浓油赤酱,鲜美香甜,但是上海面馆里最受欢迎的浇头却是带“辣”字头的呢?这到是蛮很有意思。
要讲辣肉面的历史,就必须从本帮菜的历史开始:本帮菜,是从上海开埠之后逐渐成一派菜式,那时的上海,可谓是风生水起,为了将各地蜂拥而至的“客帮菜”区分开来,将原来的本地菜式,称作为“本帮菜”。
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本帮菜也融入了众多外来菜系的特色,所以,本帮菜绝对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甜这么简单,这种吸收外来文化加以本地化的特点,最终对辣肉这款味道多元的浇头的出现有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物质生活刚开始改善,猪肉消费开始不断增长这个背景下,辣肉开始在各个饮食店出现了。
没错,就是这款香甜中带着微辣,辣中又尝到鲜咸滋味的浇头,走进并深入到了上海人民的饮食生活中。
辣肉的流派
目前在上海面馆里的辣肉面里,辣肉丁的做法相对是主流的,不过,在既存的传统辣肉做法中,有肉丁和肉糜这两大流派。而特别是在辣肉刚开始风靡的时候,肉糜辣肉浇头才是那会儿最主流的做法。
辣肉肉糜派,是在大家物质生活刚刚开始变好的时候出现的。
当时,猪肉还是相对精贵的食材要用来做菜,当然是要用得少还要好吃,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辣肉都是做成肉糜的。
只要手法精到辣肉肉糜味道相当入味鲜美,和面条一起吃得时候有很强的附着力。让面条吃起来油润美味!
所以现在,在上海的面馆里,仍然用肉糜做辣肉浇头的面馆还有不少的,而且有很多忠实的吃客粉丝。其中,比较有名的有“220辣肉面”,“老味道辣肉面”和“小桃园餐厅”等老店。
自猪肉开始大量消费,街头的面馆也慢慢开始用肉丁做辣肉浇头了,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成了当下的主流做法。肉丁派辣肉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口感更好了,选用的部位比较好的话,吃起来尤其香嫩美味,甜辣鲜美,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无论是拌面还是汤面,做得好的辣肉浇头,总能给予我们最大的满足,看似简单,但这丰富的味觉享受和猪肉的鲜美滋味,在一道菜里融合是可以考验一家上海面馆到底有多少斤两的。
如果觉得肉太多反而加一点夹头,味道会更好,“辣酱浇头”未卜先知的出现了,说返璞归真也得过去,“少一点肉,多一些豆腐干、花生米,笋丁味道会更美味”。
可碰到如我这般心血来潮,面店老板更会眉开眼笑:“老板,今天来一碗双辣面,辣肉+辣酱,再稍微加一点咸菜,哦还有荷包蛋······”
爽!
顺便推荐一家常去的店:金刚饮食店(长乐路601号)辣肉、辣酱,沪上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