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社会,人在江湖,酒是男人们沟通交流不可或缺的媒介,它像一种催化剂,可以让陌生迅速转化为熟络,让木讷迅速上升为豪爽,它可以改变一件事,也可以改造一个人。济宁这边有一句俗语叫“握十次手,不如喝一次酒,喝十次酒,不如喝一次大酒”,可以充分体现酒对人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关于酒的文化和其衍生的相关故事,早已汗牛充栋,不赘述。
我不是一个好酒者,也没有酒瘾,枉在酒场里混了三十年。总结这些年的喝酒经历,我觉得自己有所好,有所不好。所不好,就是因事陪酒,与一些人因工作或有事相求坐在一起,在酒场上说言不由衷的话,喝不想喝的酒,虽然是满桌美味佳肴,高档酒品,却食之无味,难提兴致;所好,三五知己围在一起喝个小酒,可以在粗陋小店,也可以在街头巷尾,方桌马扎,要几个下酒小菜,与贩夫卖浆者流为伍,吹吹牛皮,谈谈人生,却畅快淋漓。
说起喝酒,不得不说说下酒的那些菜肴。
大菜就不说了,南北有南北的风味,各店有各店的特色,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店,都有不同的菜品。我想说的是那些平民化、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菜。外地的咱了解不多,说说几个济宁本地的小菜吧。
一是水煮或油炸花生米。它几乎是喝小酒的必配,济宁也戏称之为“皮脸菜”,可能说的是它一筷只能夹一个,几个人从头喝到尾,一盘也能完成陪酒的重大使命。一般小店以煮制为主,主要是因为油炸花生米需要频繁动油动火,有时火候还不好把握,方便起见,煮上一盆,香料咸盐浸泡入味,随上随盛,少了油炸的那种油腻,吃起来咸香满口,再嘬上一口小酒,啧!啧!
二是拌豆腐丝。济宁这地尤以任城区安居镇所制最为美味。它细若凝脂、洁白如玉、一般吃法是切成丝,加细葱段,淋上味达美和香油,清鲜柔嫩,细腻绵滑,嚼于口中十分筋道,吞于腹中口齿留香,口感和味觉绝对一流。有一种安居五香豆腐皮,在制作时就用大料和咸盐浸渍,不用佐料调拌就已香飘四溢,扯上一片,卷一段山东大葱直接入口,虽吃法粗犷,却是慰藉直达,快意脾胃。
三是蒜泥黄瓜。这是一道最为普通的菜品,却是佐酒最佳伴侣。小店和路边摊做黄瓜一般不是切丝,也不是削片,而是整根横刀拍打成碎,加由醋和盐调和的蒜泥拌制,有的再淋上一勺浓香的麻汁,既工序简单,又方便入味。现在黄瓜四季都有,便宜实惠,一盘不够,再要一盘也多花不几个钱。有时路过路边酒摊,会听到酒客大声咋呼:老板,再拍个黄瓜!
四是煮田螺。这东西济宁这边叫“窝螺牛子”,济宁周边河道纵横,又毗邻微山湖,田螺捕捉十分简单,浅水、河边这东西有的是,伸手就能摸出一把。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水煮,让田螺吐泥后洗净,加入花椒、大茴、桂皮、香叶等佐料和盐,直接加水煮熟。这东西好吃不好吃,火候非常重要,煮过了,肉质发硬发柴;煮嫩了,田螺内的寄生虫之类的对人体不好的东西又消杀不了,吃了容易生病,所以这也是个技术活。我曾经咨询一位微山湖边长大的同事,问他如何把握火候,他说,煮至水开,田螺肉的封盖自然脱落停火为最佳。卖者一般都是提前多半天煮好放置,待料味咸味渗入螺肉,再用大盆盛出,摆在外面售卖,一般十块钱就可以买上一大盘。用这它佐酒,一人一根牙签,将肉从螺壳里戳出来吃,味鲜弹牙,生津化酒。虽没有多少肉,可要的是一种氛围,聊着天,剥着肉,嘬着酒,很是惬意。有把螺肉剥出来整盘炒的,因缺少了这种感觉,倒不是很受欢迎。
济宁这边的小店,街边下酒的小菜还有一些,譬如凉拌藕,土豆丝等,但出场率均无法与上述四菜相比,不再写了。有其他小菜推荐的,请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