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第370天(20191212)
教育孩子最省力的办法
今天读到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写的一篇小文章《教育子女最省力的办法是什么?》,读后很有感触。
文章中,魏老师通过几十年的亲身教学经验,给出的方法很简单,也很直接,他认为教育孩子最省力的办法,就是看到孩子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然后用孩子的勤我战胜懒我,善我战胜恶我。他说:“孩子内心深处,勤懒两种思想发生冲突,斗争起来了,倘若好思想赢了,我们便坐收渔人之利。倘若勤思想斗不过懒思想,我们则伸出手去帮一把,帮他想想办法,出出点子。”
多么有智慧的老师,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周弘老师曾反复强调的教育理念,唤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在他看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住着两个孩子,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孩子当下所呈现的状态,完全是父母长期以来共同选择的一个结果,究竟唤醒了哪个孩子,只有父母最清楚,也只有父母有最深切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中,孩子偶尔的几次没有考好、作业完成不及时、偶尔学累了放松一下玩会手机或偶尔不想上学了休息一两天,这些都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因为现在的孩子确实很辛苦,十几年如一日,不停地学习,家庭、学校都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大多孩子都感受不到理解和关爱,内心早已伤痕累累,偶尔想放松一下喘口气,甚至疗疗伤都再正常不过。但每每这时,许多父母便开始变得不淡定,恐怖、焦虑写在脸上,对孩子进行催促、责备甚至打骂,给孩子身上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并不遗余力地用心念、语言和行为来一次次地让孩子相信他就是那样的孩子,于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孩子渐渐沉睡,而坏孩子则被逐渐唤醒,于是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让父母们焦虑甚至愤怒的问题孩子。
其实,正如两位老师说的那样,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心念、语言和行为,来不断培植孩子身上正面积极的能量,唤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当好孩子被唤醒,孩子的生命将越来越绽放,孩子的人生之路也将越来越宽广!(宏光)
人生底色
确实如同宝华老师所说,人生底色就像一块空白的画布,没有污染,没有故事,没有纠结,没有烦恼……清白、清净。随着成长,一个个的故事,一段段的人生经历如各色颜料被涂抹在画板上,我们看到的是已然为画的那部分,很少有人能够再回到画布最原始的清白与清净。
这让我脑海中立刻想到刚刚21个月的小侄女儿朵朵,想起她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到撒欢儿地跑;想起她说哭就哭、想笑就想,哭与笑、笑与哭之间的自由切换;想起她欢快地骑木马、荡秋千,滑滑梯、拍皮球,看看书、玩玩具;想起她不知从何时起便也会皱起了小眉头,一边挥着小手,一边说着“不要,不要,”也想起她紧紧地抱着喜欢的画册,板着小脸蛋儿,一边躲着,一边说着“我的,朵朵的,”生怕别人给抢去……多么生动的示现呵,曾经的清净无染,之后便是色彩丰富的渲染成“画”。
在这个过程中,仿佛看到曾经婴孩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然后随着时间的叠加,岁月的流逝,在自己的人生画布上不知疲倦地描绘着一笔又一笔,乐此不疲,不亦乐乎!我们似乎都是这样长大,在自己原本空白的人生画布上描着、写着、画着、勾勒着,体会着、经验着喜怒哀乐愁,品尝、咂摸着酸甜苦辣咸,然后在这些我们所定义和标签的感受与情绪中起落沉浮。最后发现,这一生无论跻身几分热闹,看遍几多繁华,终将独自枕着岁月,细数似水流年,简单即好。
此时,我不禁想着,生命真正要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什么呢?从最初的简单变得丰盛、复杂,然后再从复杂世界的边界回归到原本简单、净白的底色,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命真正要送给我们的礼物吧!(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