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17年的末尾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18岁,在大朝阳表面上勤勤恳恳,实际上寻欢作乐地备战着高考。那个时候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比方说未来会去哪一个城市呢,未来会在哪一个学校呢,未来会不会还和现在的朋友们联系呢——我这个人相当的念旧。
上大学后我终于明白,有的人真的就只是你的人生中的过客。大家同乘一辆列车,下车的站点各不相同,我竟到了大学才学会接受这一点,真是可笑。在之前,我总是觉得彼此喜欢着、打闹着的小伙伴们即使未来会去到不同的城市甚至于不同的国度,但是我依然深刻地坚信着我们的友情不会因此而减淡——我们仍然会经常联系,我们仍然常常盼望着相遇——那个时候我真是天真可爱又活泼啊。
到后来,大家真的就这样渐渐地就渐行渐远了。并不是说我们当中有谁叛变了,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圈子不一样了,要维持下去的感情真的很痛苦很痛苦。我想给他们打电话,但是我根本不知道能对他们说什么,甚至于我都打不开和他们的即时消息对话框。我前段时间犯了一个错误。我知道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现在我也在尽量地改掉这一点,那天我在翻看我的相册,我的初中相册。在看那些已经没有备注名的评论的时候,一阵悲凉就这样泛起。这时候我发现了一张以前一个挺要好的朋友的照片,在照片底下找到了他的评论,于是我点了那人的昵称。虽然进不了他的主页,但是添加好友之后,我们总共就说了几句话,无关痛痒的问答,你还记得我吗,你现在在哪儿呢、怎么样。然后,我们真的没什么话说了。这是我犯的错。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应该去加他的。初中毕业,高中三年都没有联系的人,突然联系,根本说不出什么话。
社交软件上那些高中的好朋友们,当初说起来有多好有多好,即使舍不得,我们还是得承认,该淡的还是得淡。当我发现他们发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生活,他们说的内容都是他们的事情,底下评论的人也都是不再认识的人的时候,我终于还是意识到了,不管怎么样,圈子不同了,大家都是要变的。
去年我十八岁,和电视剧里小说里的十八岁差远了,也逊多了。我没能成为那个叱咤风云的校园人物,我喜欢的姑娘也没能和我在一起。我既没有显现出天赋异禀让老师们爱惜不已,也没有生得好看的皮囊让姑娘们前仆后继。我多么普通啊。
今年也一样啊。我还是这么普通。没能在学生组织里混得风生水起,也没能在专业排名上绩点第一,更没能如期望般找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姑娘。说到姑娘啊,我一直都记得她。我一直都很想念她。我常常想如果她在这里会是怎样的一副光景,我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可是很遗憾,姑娘远在他乡。我想和她聊天呢,可是没办法。看到我们的对话框中那些苍白的语言,我也真的十分痛心呢。我真的找不出能和她说些什么,倒不是我不想说,只是觉得她倒是会认为无趣。爱情最重要的是陪伴啊。可是对不起,这点我也做不到。我也想去知道你的生活,但是我没有办法。我不是那种会想起你就奋不顾身立马去见你的那种人,对不起。
我到底在说些什么呢。朋友,人生总是要向前看的。有的人真的就是陪你走一小段而已,要学会接受这个事情。当初说着不分离不减淡的友谊,其实也没那么大回事儿,分开了,渐渐地也就淡掉了。这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所以啊趁现在,彼此还在身边的时候,多说说,多笑笑。
至于未来,你们仍在,那就愉快;各自分开,也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