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新朋友’哦!”小蜻蜓——苗苗老师如是说。“小火车”们瞬间正襟危坐,听小蜻蜓老师娓娓道来。“这位‘新朋友’还需要‘小火车’们自己请出来,线索要从老师精心设计的三个活动中挖掘。”
这时只见“小火车”们拿出自己可爱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想要保护的鱼和一把剪刀,开始娴熟地把自己心爱的鱼按照轮廓从纸上剪下。接下来,“小火车”展示了自己把鱼剪下的心路历程:我是从一点出发,沿着鱼的轮廓顺利剪下的;我也是从一点出发,但是半路鱼尾巴断了,好心疼;我是从一点出发,中间不是很好剪,我就另找出路才剪下的。小蜻蜓老师耐心地指导“小火车们”的剪鱼之路,关键词一一引出,“一周”、“边线长度”,并对两个关键词做了详细解释,“小火车”们恍然大悟,原来是数学指导了我的创作过程。
第二个活动来啦!“我想要给心爱的《游学手册》做一个漂亮的花边,‘小火车’们帮帮忙,我怎么能测量出手册一周的长度呢?我可以把《游学手册》抽象成什么形状?那么花边就是这个形状的……”此时,“小火车”们拿起手中的直尺、三角尺开始认真地为《游学手册》量体裁衣。智慧如他们,手册的衣服尺寸在2分钟内顺利测量完毕。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直来直去的水平上,于是第三个活动不约而至。老师们要在操场上赛跑,请合理地帮助老师规划路线并测量一圈的长度吧。此时“小火车”们犯了难,半圆的赛道怎么办呀,我的尺子也无法弯曲。此时小蜻蜓老师拿出准备的卷尺、毛线等,引导“小火车”从生活中买裤子需要量腰围的实例中借力。“小火车”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利用毛线、直尺将学习单中的赛道测量出来。
三个活动结束后,小蜻蜓老师带领“小火车”从周长的概念出发,总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图形周长的认识,直、曲图形周长的测量。小蜻蜓老师严谨的教学和精彩的教学设计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数学——因需要而发现”的道理。
成长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课程研讨:
数学课很好地融入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很精彩,教具可以更加多样一些。每个活动需要落实的点是否可以及时总结,慢慢导出关键词。“边线”和“周长”概念区别孩子是否已经掌握有待商榷。知识点需要踏雪留痕,是否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三个内容有些多,是否可以分为几个课时讲解。年轻教师们都毫无保留地发表观点进行探讨。
宝林老师语重心长地讲述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教师是否清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想清楚了吗?方法是否适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第一个活动“剪鱼”时,孩子没有很清楚活动要求,所以孩子会有些不明确的情况是比较正常。建议活动设置可以弹性制!“请用笔描一圈轮廓,再用剪刀一次性剪下这条鱼”。再拿出一些物品,让孩子描述一些图形的周长。直边、曲边的不同,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化曲为直”,看破不说破。“周长”——周是形,长是量。宝林老师边说边做示范,给予年轻教师很好的启发。
最后宝林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大家能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1研读教材、教参。
2观摩教学实录与名家公开课。
3形成自身的教学设计,和年轻教师探讨,和资深教师请教。
4及时记录自身体会,多保留自己的“作品”,做好积累。
5研读教育学、课堂实录等资源,体会本学段孩子的认知,做到合理、适时地“教”
授课老师:于苗苗
图/文: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