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纠结了好几天,还是创建了账号,记录一些生活的碎语。其实俨然不知,这次记录完,下一次提笔会在什么时候。
2021年8月21日,是我失业的第八天。准确来说,是被裁了。国家的“双减”政策,让全国万千个像我这样的K12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饭碗。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被裁员”。或许像大多数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工作的职场人一样,受到领导的重视,便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即便是一颗棋子,也是一颗放在车后面的兵,不至于在一场教育改革风暴中,变成炮灰。而现实总能让人看清,与想象的距离。
2019年8月底,在老家结束暑期课程后,我离开奋斗了三年的校区,并且决定深漂,全了自己大学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念想。于是我开始投递简历,用各种K12教培圈专业的术语包装自己。虽然我有三年的校区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但是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没有大企业工作背景,在招工市场就没有主动权。所以,前后三次前往深圳面试后,我终于被深圳一家本地相对知名的企业录取了。租房、查路线、查交通方式,等一切准备就绪,跟家人拥抱告别的那一天,我就暗自下决心:我是去奋斗的,再累再苦,权当自己二百五。
当我终于乘坐“和谐号”高铁,踏上深圳的土地时,我想象中的所有电视里出现的职场OL的场景,都在我脑海里逐一浮现。然而现实,就在我第一天去公司报道的路上,抽打着我。
从我居住的合租屋,到上班的地方,坐地铁八个站,加上路上不行的时间,40分钟不到。作为公司新人,早到比准时到好,更别说迟到了。所以我八点还没到就出发了,虽不至雄赳赳气昂昂,但心情也是既忐忑又激动,就差哼着小曲儿了。
11月份的南方,到处可见穿着T-恤的人,可想而知,天气还是湿热为主。看着一群赶着早高峰的上班族排着长龙等着过地铁安检,我意识到上班的第一天要迟到了。
我还记得那时,新的地铁线路没有开通,我通勤的那趟港铁的延长线也还没有开通。在深圳的第一年,一年四季365天,都这么赶着早高峰上班。有几个站点,由于房屋租金少,住的上班族多,一到站,人潮是涌进来的。哪怕车厢里已经站满人了,那些挤破头只为全勤奖的人也会用行动告诉你:还能再挤挤。那一年,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争吵。因为不小心踩到了,因为被推搡了,因为没有让一下了,等等,都能成为互起口角的理由。
地铁运营时刻都会播放的“站好扶稳”在那一刻也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每一个人都像饼干盒里被码好的鸡蛋卷一样,稳稳当当。高个子的人还能呼吸点新鲜空气,矮个子的人每天都得跟汗酸味打交道。而我,如果说还好的话,就是占了前者。
于是,我在深圳斗智斗勇的故事,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