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缙修
说起商鞅变法,那可是大大的有名。但商鞅敢于力排众议,敢于挑战专家,说起来也是一段轶事。
商鞅原名公孙鞅,原是魏国相公叔座的随从官。
公叔座临死前,魏国国君前往探望。公叔座向国君推荐公孙鞅,见国君无用公孙鞅之意,公叔座就对国君说,要么用他,要么杀了他。
国君走后,公叔痤把公孙鞅找来,道歉说:“对不起,我是国家国相,必须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所以先替国君着想,或用你,或杀你。然后再告诉你,请你快点逃走!”
公孙鞅说:“国君既不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能听你的话杀我?”,公孙鞅的思维与眼光果然与众不同,但他还是逃走了,投奔了当时最弱小,被其他六国瞧不起的秦国,当时的国君是秦孝公。
秦孝公励精图治,求贤若渴。见到商鞅后,商鞅把治理国家的方案向秦孝公一说,秦孝公大喜,立刻重用商鞅,要他组织实施这一强国计划。
由于商鞅的变法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遭到了实权派的强烈反对,下面这段来自资治通鉴的对话,如今读来,依然让人颇受震动,这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批评专家的,无处考证,但是专家满天飞的今天,也确实是该思考专家的作用了。商鞅与秦孝公的对话,对于创业者来说也值得借鉴。
商鞅对秦孝公说:“普通人习惯于他们所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而专家学者们的见解,又往往局限于他自己专业的那个狭小的知识领域。这两种人,教他们在他们的位置上,遵照规定,处理刻板事务,是上等人选。但不能跟他们讨论大计方针、政纲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实践执行,贤明的人变法改革,庸碌的人牢牢抱住现状,死也不放。”
秦孝公当即表态:听你的!
就这样,一对明主贤臣开始了他们历史上那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魏国国君,商鞅如果不是遇到秦孝公,历史上会不会有他的名字?前不久刚看完的电视剧于成龙,也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于成龙若不是遇到贤明的君主康熙,又会不会有鼎鼎大名的于青菜?
正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