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家准备晚饭,客厅电话铃声大作。
妻:“儿子刚刚打电话,说他手机丢了,现在我进学校帮他找,估计很晚才能回家。”
唉,这每天起早摸黑儿的弄啥嘞!
两个小时后,垂头丧气的俩人进了屋。
“你确定带到操场了?”
“嗯!”
“到底在哪里丢的?”
“应该就在操场东北角。我们在那里练习飞盘。”
“要不要晚上我和你妈再去找找?”
“我都找过了,你们就别管了,明天我再自己找找,我能找到。”
没吃饭,儿子先去了趟苹果专卖店,店家说因为手机没开网络,所以无法定位查找。
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也可能是因为静音没人听见吧,想必它此刻正躺在某个角落静静的消耗着不多的电量。
既然知道丢在操场,没有人接听,没有关机那就意味着有极大可能还没有被人捡到,不去找一找总觉心有不甘。妻与我达成共识。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学校要交5元钱学杂费,我将父母给的五元钱小心地塞进裤子口袋便出了门。轮胎底的棉鞋踩在积雪上还是有些滑。
站在排队交费的同学身后,右手自然的插进裤兜,可并没有摸到那一张纸。心里有点慌,连忙把裤兜翻了个底朝天,咦,怎么底部会有个长长的裂口,整只手都能从中穿过去,可就是没有那张纸币的影子。
望着身边排着队,手里攥着五元钞票的同学,无助的翻弄着两个裤兜,最终无奈转身踏着满地积雪急匆匆往家跑,顾不得棉裤和棉鞋被雪水浸透,进门就喊“裤兜破了,钱丢了!”
父亲还没有去上班。记得当时他没有问什么问题,只是双手在我两边裤子口袋里反复摸索着,终于他也没有把那张纸从里面捏出来。
“关机了”。妻再次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路上还能接通的手机现在提示已经关机,说不清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被捡走和没电都有可能,但不管怎样来了总要找一找。
于是,硕大的足球场,湿漉漉的草坪,一支手机和一支充电宝在黑夜里闪着幽暗的光,两个幽灵般的身影在雾气中飘荡。
充电宝惨白的光形成一个方圆几米的圆形区域,照射着暗夜里青黑色的草地,草叶上的水珠反射着些亮光。
妻在球场东北角反复走来走去,仔细察看着每一米草地。
“既然儿子和妻之前都说已经找了好几遍东北角,那么一定要把区域放大。”于是从南到北纵向的走了几个来回,回头看,球场另一端的妻只剩下模糊的影子。
半个球场都看过了,还没有手机的影子,在超过7000平方米的面积里,真的会有那件要寻找的东西吗?一遍遍问自己。心里有些丧气,但又不死心,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个声音说:再坚持一下。算啦,等把充电宝的电耗光也就心安理得了。
父亲很失望,看着我。“怎么办呢,我现在也没有五块钱!”
边说双手不死心的仍在我两边裤子口袋位置大把捏着,突然,他左手停住了,很明显,左手感觉到有东西。把手伸进裤兜,还是没有钱。可是......
父亲的手再次伸进破裤兜,这次居然从里面拿出了那张纸币。“你外裤的兜破了,里面棉裤还有一个兜,你放钱的时候从破洞把钱塞到里面棉裤的兜里去了。”我们真心的笑了。
五六米开外的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反光,将充电宝的光线笔直地照过去,没错,那是玻璃的反光。向前紧跨两步,一部苹果手机躺在沾满露水的草丛里,翻过来,熟悉的手机壳……环顾四下,超过三分之二的球场已经被搜索过了。
正是“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五元学杂费和五千元的手机,从价值上两者没有可比性,但从对人生的启发来看,也许没有过去丢失五元钱的经历,就没有今天这份寻找五千元的信心和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