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日谈 第22期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①,何有②?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③?”
【注释】
①礼让:礼节和谦让。
②何有:何难之有,不难的意思。
③如礼何:把礼怎么办?即如何实行礼制呢?
【翻译】
孔子说:“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吗?难道这有什么困难吗?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实行礼制呢?”
【解读】
礼让的重要性
说到礼让,我就想到有这样一句话:礼多人不怪。只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礼让,就会使人做事顺利,人人都感到愉悦。中国历来就是礼让之邦,中国人民历来就会懂得礼让。
上古中国文化,以礼让为国。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禹。治国者必须礼让,因为礼主敬,依礼而行就会处事合宜,谦让生和,就会上下无争。能做到礼让,治国也就没有困难了。礼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规范,让是人与人互相尊重的明确表现。仁的体用,首先在于礼让。懂得礼让就会去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利,就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也就能够有发乎真心的关怀和仁爱。因为对他人有仁爱和尊重,他人亦会反过来给以尊重和仁爱。如此便可得人心,民心悦服,则国家自然得以大治。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译文是:孔子说:“如果能够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那治理国家还何难之有?但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那么那些记载礼的文献又有什么用呢?或者是那还要礼仪有什么用呢?”
礼让的本质是什么?是敬,《孝经》上讲“礼者,敬而已矣”。《论语》中也记录过孔子的话,“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所表达也是礼的本质就是敬。这里为什么要用“礼让”两字,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字就是“让”,孔子一直非常推崇尧舜禹的禅让天下,这里的“礼让”也就是在提倡让位于贤,不要沉迷于权力。孔子的这句话也是对他所在的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政治环境所发出的感叹吧!
在古时候 国家需要设立“礼部”、“乐部”。为什么学生要先对至圣先师孔子像行礼,然后对老师行礼。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礼让对一个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讲究的是个人的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毫无礼貌而言,结果怎么样呢?我认为不仅对工作和学习无益,而且对他人造成伤害。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礼让在古时候就已根深蒂固,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些都告诉我们如何行礼的方法。就来这次新冠肺炎防疫战,由于中国人民深知礼让的重要性,互相尊重,才有现在的战果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反观西方国家,自私自利,不懂谦卑,不会礼让,以自我为中心,结果疫情越来越严重。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礼让,懂得礼让,学会尊重他人,生活就会处处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