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

现在我们经常说求万事的圆满,其实中国古人并不认为圆满是一种吉祥的状态,甚至是非常凶险的。

《曾国藩家书》中,对于“花未全开月未圆”有一种非常精辟的诠释: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圆,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境界,它能让我们趋吉避凶,逢凶化吉。

曾国藩认为,花在没有全开时才是最好的,月亮没有达到最圆时也是最好的。

这句话的愿意是,花全开,就开始凋谢;月全圆,就开始残缺。人生也是如此,到达巅峰之后,就开始下坡。

我们知道植物中的“花中之后”——玫瑰,它萃取的奥图玫瑰精油非常昂贵,之所以昂贵在于它的萃取量小,并且它萃取的时间非常有限。400公斤玫瑰花瓣可以萃取1公斤精油,一般工人要在每年的5月,早上5点-10点采摘花朵,正是在它欲开待开之时。每过一个小时,它的成分都会产生变化,它的价值都在减损。同样,很多花朵类的精油都是如此,这也是花朵类精油相对比较贵的原因。

正如我们的人生,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物极必反,我们想要让自己活在当下,行动起来,首先要抛弃自己的完美主义,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东西,如果不能接受世间的残缺,这个人就会永远处于焦虑状态中,自然会痛苦不已。完美主义,磨掉了热情和耐心,往往会让人做事拖延,毫无进展。就像娇艳的花朵,最动人的时候是欲开待开之时,而非完全绽放之后。

心理学家托马斯·格林斯庞(Thomas Greenspon)的研究表明,许多人会陷入一个完美主义的误区,将完美主义伪装成对卓越的追求。其实,完美主义,并不等于是追求卓越。

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追求完美和极致。”对于很多追求完美的拖延症患者,这可能是一个警钟。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吃饭七分饱、茶倒七分满、话说七分完。这也是一种“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智慧。这样刚刚好,否则便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人生,留白才可以走得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