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到底更关心些什么|大数据时代对人性的理解

今日读书中,看到了了这样一段数据: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段数据出自一个app朋友印象。

该产品团队将相关问题分为四种类型(如图2-6所示),分别为公共问题、私人问题、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举例来说,“情人节怎么过”“养狗的好处和坏处”“旅游对生活有什么帮助”是公共问题,“如何看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等是客观问题,“你养狗时有什么有趣的经历”“你旅游时曾有过什么难忘的故事”等就是私人问题、主观问题。

从数据来看,私人问题的浏览概率和回答概率最高,分别是82%和62%。

也就是说,主观问题容易吸引用户参与,私人问题则容易在小圈子内引发讨论。面对公共问题,用户更愿意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客观问题则基本不受欢迎。

换句话说,同样是兴趣,人们还是愿意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我想,这个结果对于内容运营和新闻传播的团队,会很有帮助。

经济学家曾假设人是“理性的,客观的”,从而得出很多经济学模型,后发来发现这些模型并不能解释很多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于是,主张人是“非理性的,主管的”的行为经济学派大行其道,并且给出了对人类社会经济学现象更好的解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的引入,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强的证明和广泛的认可。同时,随着数据对人性更真实的反映,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利用人性的弱点,如今日头条,“给你你最想要的”一直是其新闻推送的宗旨,这终将导致认知偏见和思维固化,并加速社会分层,导致阶层固化,加大贫富差距。

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市场是绝对不行的,商人大多只会逐利。因此,从这个角度,我反对哈耶克的完全靠市场调节的经济学主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是九月的第一天,但是提不起劲来干事情呢,就像自己默默给自己准备了计划却也没有实行起来,说到底,还是自己太看的起自...
    雅小懵阅读 845评论 0 0
  • 如果你爱我 我绝不学多情的鸟儿胡乱歌唱 我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升起炊烟 为你做一道可口的饭菜 如果你爱我 我绝不会在...
    生活即生存阅读 1,943评论 0 0
  • 最近一则“家长逼停过山车”的新闻,经网络迅速传播,引来热议。而事件的起因是,一名14岁女孩的家长来到控制台,强烈要...
    小一哥阅读 2,6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