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哥哥的纵身一跃,成了无数粉丝心中永远的痛。
没人能想到,他竟然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他简短的遗书中,开头的“Depression(抑郁症)”,和结尾的“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让无数人感到痛惜但又无能为力。
这个饱受抑郁症之苦的人,就连走时都没有得到内心片刻的安宁。
抑郁症真的这么可怕吗?它不就是心情不好吗?积极阳光点不就可以了吗?
也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着相同的疑问。那是因为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它可能就像癌症一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下乔纳森·萨多斯基在他的新书《抑郁帝国》中,是如何多维度为我们展示抑郁症全貌的。

01 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被发现
根据统计(见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抑郁症在不久的将来或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负担疾病;不仅如此,它还具有遗传倾向。

这一统计是否真实可靠,真的有那么多的患者吗,为什么感觉这些数字是激增的,作者乔纳森分析了以下三种原因:
① 真正的患者可能多了
② 可能患者的总数和以前一样,但是更多的人被确诊了
③ 被重新标记为不同的疾病或根本不被认为是疾病的状态
既然有这么多人患有并且可能罹患抑郁症,那么抑郁症究竟有哪些表现;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判定某人是否患有抑郁症呢(见下图):

他指出,前两项必须存在,剩余的几项只要存在4个,不需要其他任何症状就可以确诊。这些症状引起的痛苦或损伤,不是由滥用药物和其他疾病引起的。
(温馨提醒: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请勿多度解读,也请勿对号入座。)
02 不确定性是抑郁症的最大特点
在抑郁症这个词出现之前,比较常用的词语是忧郁症。不管叫法如何,关于抑郁症的病因,在以前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
作者通过梳理发现,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存在,而非生物性、心理性或社会性的单一因素。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百忧解的上市,才让人们逐渐接受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这一观点。
而由于它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让抑郁症很难用到同一种药物,或同一治疗手段。
央视名嘴崔永元,受到遗传影响,患有严重的睡眠障碍,然后慢慢发展成抑郁症。过多的镇静类药物,让他的体内产生了抗体。
他在工作中他尽量保持良好的状态,但是一回到家中就把头往墙上撞,还骂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后来由于太过严重,只能停了工作。崔永元经过诊断,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对人生期望值过高,引起了情绪焦虑和心理恐慌,属于情绪抑郁类型。
在接受了积极的心理治疗后,崔永元的病情得到康复,不仅精神状态好了,身体也健康了起来。
因病施治是乔纳森一贯秉承的原则,而这一做法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认可。

03 请给他们多一点的宽容和理解
在抗抑郁的药物中,安慰剂也是比较出名的。
乔纳森指出,有些人虽然不一定吃了安慰剂,但是只要告诉他们这个药里面含有安慰剂,并且有着很好疗效的,他们的抑郁就会好很多。
由此看来,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有着不错的表现。当然,安慰剂本身只适用于病症初期,所以也不是万能的。
既然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那么在抑郁症高发的今天,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等,都有罹患抑郁症的可能。
如果真的有一天他们抑郁了,请不要再说他们矫情了。
当崔永元每天饱受病情折磨时,他的老父亲跟他一起住进书房,除了安慰他以外,还在儿子无法入睡的每个夜晚,睁着眼睛看护他,生怕他有个闪失。
当崔永元接受治疗时,他的家人们也始终如一地支持着他。
这也有了后来的《小崔说事》,而这个节目,正是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做自己内心喜欢的事,不要给自己压力。
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爱却有治愈一起伤痛的原始力量,让我们对抑郁症患者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写在最后:
《抑郁帝国》并不是一部治疗类的书籍,而是从抑郁症的前世讲到它的今生。让我们对这个“杀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学会正确看待抑郁症,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如何避免患上抑郁症,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患上抑郁症以后,可以怎么做,更
是我们需要补足的功课。
它是个矛盾的存在,即使在今天,专业人士还在探索的道路上。
“没有抑郁症的人很难理解它,但患有抑郁症的人也常常为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