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订阅专栏又到了成长记录的日子,一篇长文刚刚看完,在惊叹于作者在一个月内的进步之余。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好像当初我也是这个状态来着,怎么现在好像不太对劲了呢?
想我当时第一时间就订阅了笑来老师的这个专栏,在一开始的那段时间基本上天天都是出于兴奋状态,每天都因得到了这些新知而兴奋。但是自从来到北京之后,自从工作之后,好像这种状态就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有段时间天天忙忙碌碌却又觉得无所收获。直到前段时间,放假了,我才重新审视了自己这段时间的不足,终于开始了公众号和简书的不断写作反思。
也许是我对工作的预估不足,导致那段时间的注意力有些荒废了。到今天看到这位朋友的成长记录,才猛然惊醒,自己虽然曾经起来了,但好像又趴下去了.....不过幸好最近重新找到方向,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最最核心的事情有哪些,最需要着重投入注意力的有哪些。尤其是笑来点评的那句话,我们要一起走的路还很长,持续进步才是我们的目标!这也是我要对我的团队成员们说的话。元认知的打磨,每日的反思,将是我日后的重点所在!
现在回顾这半年的时间,也许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自我迭代的化学反应,没有形成那股重要的推力,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加快形成这股推力,和更多的人协同,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
下面谈谈今天回顾到的伯返日知录的专题,也是我曾经很注意,后来有点遗忘的知识——迭代。
我们现在做喜剧的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作品出来后就直接面对观众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要开始琢磨下一个小品了。所以我们做喜剧的都有点完美主义情节,那就是在面对观众之前,一定要把作品打磨到我们认为的最完美的状态,否则就是对不起观众!但这也就渐渐地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两年的喜剧节目层出不穷,但小品的发展趋势却朝着一个很明显的方向进展——从笑到哭。一开始的搞笑,到最后基本上都要开始步入感人的节奏,一定要让观众落泪。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我从网上的评论,弹幕中观察到的现象就是网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看法是比较极端化的,不喜欢的人很喜欢说这已经不是小品了,好好的喜剧搞那么悲惨干嘛?甚至有人戏称前段时间的那个节目为《悲剧总动员》原节目是什么大家都懂得吧。但是与此相反,也有很多观众很认可这种先喜后悲的表现形式,说最后的感人很好,很触动人的内心。
所以这也让我们比较被动,这两个方向到底如何抉择呢?
倒不如先不去想这个,顺其自然,我们小剧场演出的优势就在于,同一批段子,要不停地演出几个月,而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那真是白白浪费了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因为我们现在的喜剧最大的问题还是离观众太远,总是我们出东西,他们负责接收,有的时候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了都不知道为什么,或者是被观众抛弃之后连死的原因是啥都不清楚。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结合迭代思想,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甚至能让观众参与到我们喜剧创作中来。这就需要花极大的努力去营造一个社群,一个专属于我们剧社的社群,让那么一群喜欢喜剧的人,有一个重视他们发声的地方,有一个能让他们深度参与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对我们的喜剧作品进行优化迭代,一点一点的深入研究现代人的喜剧口味,而不是闭门造车,主观臆断。
我后面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打造这个深度社群,铁杆社群。
坐享时刻
关于现在喜剧小品越来越多的开始煽情、感人的这个现象,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