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去沙尘木屑,获清澈良知

第41期致良知线上格物班2班学习第11天

时间:2023年1月30日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自觉自省,修心修性,成己达人

|当|下|即|未|来|

【自省利他致良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2分

2、准时交功课√:2分

3、日行一善√:2分

4、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5、读书践行心得√:2分

        去沙尘木屑,获清澈良知

美好的一天从阳明心学开始,坚持听原文,听导读,反复读原文,感悟圣贤智慧,启动内心良知,以提升心灵品质,每日践行良知,经营美好人生。

今天先重读《答南元善》第三段:我们的良知之体,本就聪明睿智,本就宽裕温柔,本就发强刚毅,本就斋庄中正、文理密察,本就博博然,像泉水一样时刻喷薄,本就不会去羡慕富贵,本就不会忧患贫贱,本就不会对外物的得失而欢喜或生气,本就不会没事儿去追求爱和恨。

接下来,先生从耳、眼、心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用清澈的良知之心去听、去看、去思考,去获得智慧。如果我们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那么我们的聪明睿智就会被阻挡,就无法呈现。他们就如明目之中落入沙尘,也如聪耳中塞上了木屑,疼痛不已,片刻难忍,必须尽快去除。想致得良知的我们,对于这些富贵贫贱喜忧爱憎,就要如同去除掉眼中的尘沙耳中的木楔子一样果断而好不拖延,让它们像天空中的浮云一样,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良知本体。

我的理解是我们要获得我们无善无恶的良知本体,就要去除我们内心的私欲,不要让私欲蒙蔽了我们的良知。昨天,和先生还有弟弟侄子们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曾国藩故居看看,早起早餐准备和开车都好,可是当我们八点钟到达目的地之后,先生就开启他的拍照模式,每一片水中的荷叶都是他的模特,更别说尽管枯萎但仍不乏婀娜多姿的杆径和山中的雾霭了。我想着先生可能会一门心思拍照了,所以电话他。果然,他说“你们进去吧,我看过好多次了,就不进去了。”  说实在话,尽管有了心理建设,但在听到这话的第一时间还有有些愣住了,心里一下咯噔,有些不舒服——我的良知不见了。但转念一想,先生也真的是经常陪不同的人来这儿,看的的确多;再者,他还能自得其乐地拍照,也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换了一个人不喜欢拍照或者找不到事情做只能在外面干等我们几个小时的人来说,已经好很多了。又打了一个电话,我把我的想法平平静静的跟先生说了:你也的确来过很多次,老是看些原样的会没有兴趣;你还喜欢拍照,要不你先拍着哈;不好玩了就进来给我们当导游哈,票还是先买着吧。你看呢?  这票一买,我担心给先生带来压力,要他当导游,会更增加压力。所以,又说:实在为难的话,就先不买票哈,不好玩了,进来陪陪我们,我么会热泪欢迎的哈。  先生这时候跟我说,“我离你还有十五米的距离。”然后笑了,一起买票参观。

今天,我感觉到我的良知本体是“自觉自醒”——用心去觉察先生的想法,而不是自以为是;还有“去私欲”——我想要他陪陪我们大家,而忽略他的个人感受。很高兴我能及时觉察到这些。当然,我更希望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我能带着我的良知本体,不断地游泳,游过各种险滩礁石,获得长久的幸福。

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

感恩博仁老师的大爱无疆!!

感恩生活的种种相遇!!

感恩同修同学的家人们!!!

感恩本自具足我心光明的我自己!!!

感恩感恩我爱大家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