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第三个穴位,中极穴(CV3)。任脉本经共有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穴名解
中,有方位之义,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极,指方位,又最也,与急通,有中正之义。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腹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以为名。
取穴
曲骨穴与肚脐眼(神阙穴)的连线上,用观想的方式,平分5段。曲骨上一段。这是最标准的取穴。
特异性
中极是膀胱的募穴。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
倪师讲穴位
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募,开口的意思,也就是说膀胱开口的地方。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治疗。小便小不出来用这个穴道,小便太多也是用这个穴道哦。
倪师提到转脟[liè]不得尿,指的是膀胱扭曲了以后,小便排不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用中极穴治疗。
中极穴可以治疗很多症状,比方说小便频数,失精绝子,月经痛,产后胎盘没有下来
倪师还教如何区分寒热。
1、小便颜色比较清淡,苍白都是寒;小便颜色比较鲜红,黄,燥热就是热。
2、小便时候比较痛的,大部分都是热症;隐隐作痛,按到了比较舒服的就是寒症。
3、切脉时,寒的脉比较沉;热的脉比较洪大。
4、过动是热症,过静是寒症。
主治
中极穴主要用于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热痛、疝气、遗尿、尿频、尿闭、肾炎、尿路感染、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产后宫缩痛、胞衣不下等。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月+真)[古文字:念chēn]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丈夫失精,中极主之。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绝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
《针灸大成》: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腹中热,脐下结块,奔豚抢心,阴汗,水肿,阳气虚惫,小便频数,失精绝子,疝瘕,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恍惚,尸厥,饥不能食,临经行房,羸瘦,寒热,转脬不得尿,妇人断绪,四度针即有子。
研究进展
1、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2、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
3、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
4、治疗痛经
5、治疗原发性不孕
针灸
针: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放散至外生殖器和外阴部。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
针前应排空小便。
孕妇慎用。
灸:明灸5-7壮;或艾条悬灸5-10分钟。
申明:文字图片出自于少杰自学中医的学习整理,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