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记了下来
我不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和我的一致,甚至不在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愚蠢,我在乎别人的观点是不是“独立思考”的结果。我想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指,当你拥有一个观点的时候,是通过你自己掌握的信息独立做出的判断,而不是因为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这样说了所以人云亦云地这样说
仔细想想,觉得这句话有点狭隘了
或者说认同这句话的自己有些狭隘了
我确实有种偏见,觉得很多人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说出这句话就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感,仿佛自己一个人在思想的殿堂里游荡,而周围人只是在无脑地狂欢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他人真的有我想的那么愚昧吗?
闺蜜喜欢看一些鸡汤文,尤其是我避之不及的大冰,张嘉佳等人写的,她每次都要推给我一些类似的短文,我觉得书里尽是些矫情卖弄,闺蜜却觉得写得很有道理
我本来都准备好一番嘲弄了,却突然想起来当初我也看了大量类似的书籍,同样,我看得津津有味,如获至宝
那时的我 就是现在的我 眼里那种肤浅的人
但是我有资格说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吗?
我个人当然是拒绝承认当时的我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恰恰相反,看大段矫情卖弄文字的青春期,是我思考最活跃的时刻,现在反而懒惰起来(泪目
那我有资格说我是闺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吗?
明显不可以,虽然闺蜜没有那么成熟老练,但是至少不是一个无法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
(我不管,在我眼里丑明明(我闺蜜)最可爱了!)
但是为何现在有很多人被判定为:无法独立思考的人呢?
让我们来想想哪些群体容易被判定为:无法独立思考的人
1. 看咪蒙爽文的人
2. 刷抖音的人
3. 等等
就比如刷抖音的人,如果你听到洗脑神曲循环播放,一个人对着手机傻笑,基本上就可以推测这个人在刷抖音了,在知乎搜索抖音相关内容也都是“那些被抖音毁了年轻人““为什么我选择卸载抖音”之类的
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传达出的中心思想就是一种忧患意识:抖音这种娱乐app会让你上瘾沉迷,让你主动放弃思考,放弃进步,蚕食你的大好青春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
电视传媒的发展让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同样的忧虑
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这些人说的似乎都很深刻,很有道理
但是当我们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人类似乎总在担忧着新的信息传播媒介侵蚀了人的思考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印刷术刚出来时,人们担忧大量的书籍可以轻易被印刷传播,人们将会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自己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多么地不可思议
这时候我们应该质疑波兹曼和赫胥黎说的话是真知灼见还是危言耸听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类思考是一种天性,独立思考是每个人的本能,不会因为你看了咪蒙的文章或者刷多了抖音而丧失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有的人不会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错觉?
我也没有严谨地求证,但是姑且将原因归为人的自恋本能和信息差
自恋本能好像是一个心理学现象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加清醒,而别人则要差一些,就像人认为自己不会被谣言所蛊惑,而别人则更容易被谣言蛊惑
所以人觉得自己看问题更加深刻,而别人会肤浅些,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别人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甚至没有
第二个是信息差,就比如我会倾向认为当年看鸡汤文的我和闺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为什么?因为这些书我都看过,后来还看了很多其他书,书籍深浅高下立判,就比如看过毛姆,杜拉斯,王小波之类的作品,再看这些鸡汤文,自然觉得干瘪
而以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批判这些,我觉得有些偏见,让我一开始看这些鸡汤文,我依旧会赞不绝口,但是如果我闺蜜看了更好的书,自然会觉得之前的书差在哪里
(我认为书籍是有高低之分的,虽然有个人偏好问题的存在)
另一个例子就是“无脑喷的网民“,某地出了什么问题,网民就开始喷负责人,后来又反转之类的,之前的网民就被判为:人云亦云的网络暴力参与者。
这种事情,我亲身经历过,巧的是,我扮演的角色就是那个网络暴力参与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朋友圈都在转发一个男孩骑电动车撞伤女孩后逃逸,每个人义愤填膺,化身正义的使者,积极转发扩散,希望找到这个逃逸的人,没想到后来才了解到这个被认为逃逸的男孩不是坏人,相反,他是在看到女孩被撞伤上去帮忙的人,此刻之前转发动态的人都是伤害这个男孩的网络暴民,包括我自己。
但是,这能推导出我们都是一群无法独立思考的人吗?
我的回答是:不能
(这个真的不是为自己辩解啥的,我承认我的行为伤害了男孩,但是这个锅不能甩给有无独立思考能力上)
但是这可以推导出我是人云亦云的人,朋友圈里传达的有误信息,让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不是因为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恰恰相反,每一个转发的人都意识到希望通过这种粗暴的方法来惩罚这个“坏人”
比如你随意发布一个垃圾信息,别人会先通过有限的信息来思考判断是否值得转发,就算你先串通几个人转发了垃圾信息,别人也会先奇怪一下这种垃圾信息哪里有转发的意义,这里的“奇怪一下”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从众心理的实验,一群人事先串通好认同一个明显错误的信息,并且坚持信息正确,蒙在鼓里的人开始会犹豫不决,但是看到所有人都认定信息正确,最终在误导下做出错误判断
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人有从众心理,但是无法判断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这里人被误导,接受了错误信息(人群行为传达的信息)
在错误信息基础上产生的错误判断不可以否定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独立思考是一个根据信息来做出理解判断的过程,不论结果如何,思考的这一过程是存在的
所以,信息差容易导致别人“蠢”的错觉,因为你了解地更多,所以你觉得了解一星半点的人得出的结论更加可笑,一旦人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就会少很多这类“无脑喷”的行为
比如爱煽风点火的信息传播者,依靠的不是当代人独立思考能力水平,而是通过捏造,粉饰,修改一部分信息,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在没有弄清楚事物原貌之前,不轻易下结论
但是现实却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认清事物的全貌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所以,请享受老天爷赐给我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吧!
安心刷抖音,刷咪蒙,看书,旅行,交友…做你一切愿意做的事
不必为了害怕丧失思考力而自我阉割!
(至于思考结果正确与否,要看我们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了)
最后P.S.当然存在那种主动放弃独立思考的人,可能是过分乐观,也可能是过于悲观,认为思考毫无意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