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 通信基础; 2. 两个公式:奈氏准则, 香农定理; 3. 编码与调制; 4. 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5. 传输介质:导向传输介质、非导向传输介质; 6.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物理层接口特性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定义标准)
- 机械特性:定义物理连接的特性,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接口形状、引线数目、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
- 规定传输二进制位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
-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的用途
- 规程特性(过程特性):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一话
数据通信相关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信息
- 数据:传送信息的实体,通常是有意义的符号序列
- 信号:数据的电气/电磁的表现,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数字信号:代表信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模拟信号:代表信息的参数取值是连续的。
- 信源: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
- 信宿:接受数据的终点
-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三种通信方式
从通信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来看,可以有三种基本方式:
- 单工通信: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仅需要一条信道(广播)
- 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受,需要两条信道
-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也需要两条信道
两种数据传输方式
- 串行传输: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
- 并行传输:速度快,费用高,适合近距离(用于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
同步传输&异步传输
- 同步传输:在同步传输的模式下,数据的传送是以一个数据区块为单位,因此同步传输又称为区块传输。在传送数据时,需先送出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再送出整批的数据。
- 异步传输:异步传输江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一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传送数据时,加一个字符起始位和一个字符终止位。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二话
码元、速率、波特、带宽
- 码元:是指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这个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而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M个时(M>2),此时码元为M进制码元。
数字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两种表示方法
速率也叫数据率,是指数据的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表示。
- 码元传输速率:别名码元速率,波形速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等,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一波特表示数字通信系统每秒传输一个码元。
- 信息传输速率:别名信息速率、比特率等,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b/s)
- 带宽:
1)模拟信号系统中:当输入的信号频率使得系统的输出功率为输入功率的一般时,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的差值就代表了系统的通频带宽,单位是Hz。
2)数字设备中: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或单位时间内通过链路的数量),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是比特每秒bps
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失真
影响失真程度的因素:1. 码元传输速率, 2. 信号传输距离, 3.噪声干扰, 4.传输媒体质量
信道带宽是信道能通过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
编码与调制(第一话)
基带信号与带宽信号
-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个方向传送信息的介质,因此一条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受信道。
分类:模拟信道或数字信道;无线信道或有线信道。 - 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就是发出的直接表达了要传输信息的信号,如说话的声波,数字信号
- 带宽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再传送到模拟信道上。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在传输距离较近时,计算机网络采用基带传输方式。
编码与调制
数据经过编码变为数字信号,数据经过调制变为模拟信号。
编码与调制(第二话)
四种编码与调制的方法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编码为模拟信号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路由选择算法)
建立连接(呼叫/电路建立)->通信(数据传输)->释放连接(拆除电路)
报文交换
报文: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数据信息,其长度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报文交换的原理: 无需在两个站点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传送过程采用 存储转发方式。
分组交换
分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不能连续地传送任意长的数据,所以实际上网络系统把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逐块地发送,这种小块就称作分组。
分组交换的原理: 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工作方式基本相同,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组交换网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发送节点首先对从终端设备送来的数据报文进行接收、存储,而后将报文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接收结点将收到的分组组装成信息或报文。
- 数据报方式
- 源主机将报文分成多个分组,依次发送到直接相连的结点A
- 结点A收到分组后,对每个分组差错检测和路由选择,不同分组的下一跳节点可能不同
- 结点C收到结点A发送的分组P1后对分组P1进行差错检测,若正确则向A发送确认信息,A收到C确认后则丢弃P1的副本
- 直到所有分组到达目的主机
数据报方式的特点:1. 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发送方随时发送分组,网络中的节点可随时接受分组
-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达到目的结点时可能发生乱序、重复与丢失
- 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分组号
- 分组在交换节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等候处理,这回带来一定的时延。当通过交换结点的通信量较大或网络发生拥塞时,这种时延会大大增加,交换节点还可根据情况丢弃部分分组
- 网络具有冗余路径,当某一交换结点或一段链路出现故障时,可相应地更新转发表,寻找另一条路径转发分组,对故障的适应能力强,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 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将数据报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结合,以发挥两者优点
虚电路: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路径上所有节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每一项记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信息。
虚电路方式的特点:1.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而非实际物理连接
- 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送,分组不需携带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包含虚电路号,相对数据报方式开销小,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乱序、重复或丢失。
- 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节点时,结点只进行差错检测,不需进行路由选择。
- 每个节点可能与多个结点之间建立多条虚电路,每条虚电路支持特定的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两个端系统之间也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不同的进程服务
- 致命弱点:当网络中的某个节点或某条链路出故障而彻底失效时,则所有经过该节点或该链路的虚电路将遭到破坏。
数据交换方式的选择
- 传送数据量大,且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选择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传输时延最小。
- 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
- 从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合适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物理层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传输媒介,他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媒体并不是物理层、传输媒体在物理层的下面,也称传输媒体为0层。
传输介质:导向性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将传输过程中可能被损耗的信号进行再生复原)、集线器(星状拓扑形,作用同中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