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是去年十一的事了,现在回看像是一次自我救赎之旅,因为从西藏回来,工作生活有意无意间发生了诸多变化,包括心态,后面细说。
时代夹层的80初一代都懂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多么奢侈多么任性,还好这次各种机缘成行。
夜宿成都去了玉林路的小酒馆。
然而,作为一名有追求的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自然不会去跟“疯”排队,我们更在意酒馆门口的川妹纸。
第二天早上,和约好的导游+司机,一名蒙族帅小伙向巴碰面,向巴很有经验,了解汉族客人的痒痒,仪式感,哈达,扎西德勒!迅速和我们打成一片。
霸气的吉普引人注目,借机作葱白状上前搭讪,得知是从广东一路自驾过来的,都是步入中年的年龄,这些哥咋就活辣么潇洒呢,作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茶马古道,石雕重负的女人,男人。想起《三体》中水滴对人类说的话:活着从来就没有容易过。
想起一句话:满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如果说驾车去藏是牛人,那一定会被这些摩的哥鄙视。
那个同一台摩托车的两位,以我们正常的审美,一定不是两个男的。事实上是一对情侣,他们摩托车上如果有音响应该有一首歌,你是风儿我是沙……
如果说摩托鄙视驾车,那单车小哥一定笑了。
不得不诚实地说,图上是摆拍,真实身份是和我一块西行的同事,因体型puls,一路霸占副驾。
自高俯瞰犹如上帝视角,人间美好。
天上也不差。
第一天,夜宿温泉酒店,有温泉,于是下一张照片就是贵妃出浴,一行四人,硬核亮相。
话说,就不怕被说油腻吗,这张算是清新的,后面更显油腻。这就是西藏回来决心做近视手术,减肥的原因。
当年欲夺此桥需付出血的代价,如果只需几十块就可以了。
作为有追求的人,不能总是醉色于山水。
继续。
折多山下雪了,空气稀薄了,已经可以在朋友圈装了
看什么不重要,重要是必须右上角45度。
这些建筑创造不了衣物食粮,高在贫瘠之地高高在上。
继续向西。
蓝天白雪,一条马路弯延。
更蓝。
更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