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内 心 信 条
本质·信条的产生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学习如何与自己、周围环境、周围人打交道,然后,慢慢学会按别人的预期来应对我们的身体、思想、感受。
哪些是好的,哪些不是?哪些想法是可以拥有的?哪些是可以不该看的、不该谈论的、不该做的?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受到不同的教育,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变成了我们个人的生存法则(即内心信条)。
我们成长的种种经历和习得产物中,规则的本意是让我们逐渐社会化,为我们提供指导、动机、限制,但很多时候,规则限制了我们的评论、感受的表达、性别和角色的评定等等,因此,很多人会误将自己的人格、内在需要与习惯的生存法则、外在要求混淆,加之不曾有人教我们用安全的方式去探索和表达,从而很多人用压抑或抵抗自己内心感受的方法来适应社会化,最终导致了身体或心理的困扰。
家与学校,是我们最常习得信条、规则的地方,而这些常会与我们的真实需要(如被关怀、被理解等)冲突。当“根植于内心的应该”与“当下真实的需要”矛盾时,焦虑和内心冲突就产生了。看清自己的内心冲突及形成原因,才能改进不合时宜的内在信条,形成更具适应性的新模式。
方法·转化信条
提醒:需准备纸、笔,根据引导逐条完成。
step 01 制作一张家庭规则(信条)清单
To Do:罗列出成长过程中你的家庭对你提出的重要规则或要求,这些规则可能是被明说的也可能是未被明说,但它们是你心中知晓并一直在遵循的。
例如:干家务是母亲的事、表现出软弱是可耻的、性是邪恶的、做事必须要准时准点、不可以炫耀自己、不能在外面过夜、父亲在家是最高权威......
这会帮助你发现你所遵循的生活规则。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你一直遵守着一些你从未意识到的规则,有些规则甚至在你的内心无意识的产生着冲突,默默影响着你的生活!
step 02 逐条审视这些规则(信条)
To Do:找出清单中,哪些是你现在依然在遵循的,哪些是你不遵循时内心会感到矛盾的;想一想每条规则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境下产生的?它帮助你避免了什么麻烦或怎样保护了那时的你?
例如:“表现出软弱是可耻的”,此条信念可能使你避免了表达怯懦后但被嘲讽的情景,你可能尝试过表达自己的胆怯,但未被安抚支持,甚至被嘲讽责备,因此你不再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软弱。
这会帮你看到内心规则的真正来源,理解这些信条如何为那时的你带来庇护,发现它们是如何在现在依然影响着你的行为。
step 03 权衡规则,是帮助还是阻碍
To Do:找出对于现在的你而言,哪些规则(信条)出现时经常是对你有帮助作用的,哪些是破坏你的生活。注意是经常出现时对你产生的影响哦~
例如:“表现出软弱是可耻的”可能在竞争中助你展现气势,助你胜出。(帮助性)
“表现出软弱是可耻的”经常会在你遇到困难时出现,阻碍了你向人求助的可能性。(阻碍性)
好的信条能够促进而不是限制你所实现的东西。区分出不合时宜的信条,能帮助你改进信条,改善行为。
step 04 试试将它们转化,看看会是怎样
To Do:第一步,将强迫性词语变为选择性词语;第二步,拓展选择性词语,让它更具灵活性;第三步,拓展出多种选择场景,帮助提醒自己。
例如:第一步,“我表现出软弱是可耻的”,将“是”变为“可能”,成为“我表现出软弱可能是可耻的”。
第二步,加上“有时”,变为“我表现出软弱有时可能是可耻的”。
第三步,加上场景。“我在实力允许却懒惰时,我表现出软弱有时可能是可耻的”等等。
将不合适信条的强迫性转变为选择性,而不是直接摒弃它们。每个信条中都包含了独特的智慧和适用场景。
step 05 留意内心难以触及的信条规则
To Do:是否有一些未被找出,却影响着你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言论自由的规则或要求?你的家中是否发生了一些事但你和你的家人希望它最好没发生过且从不提及?找找它,用上述步骤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例如:家庭成员中有人生来残疾;家庭成员中有人曾在监狱服役;家庭成员中有人离过婚......
这些难以提及的事件曾在你心中形成了哪些信条,看看它们是怎样影响了你。
提醒: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想一想,在你过往经验中,哪些信条是你通过观察或体会觉得有帮助的,你可以将它纳入到你的内心信条规则中。
留言·经验分享
阻碍你生活的规则/信条是什么呢?
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留言给我们,让你的经验帮助更多人~